2011公务员考试面试:面试素养提升素材
第二节 民生建设
一、问题核心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
2.病有所医就是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至于使群众因贫困看不起病,也不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3.老有所养就是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使所有老年人都能够分享发展成果,幸福地安度晚年。
4.住有所居就是要将解决住房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特别要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中低价位普通居民住宅建设,逐步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二、理论提升
(一)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和基础工程
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因为社会保障制度所具有的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和社会权利、促进社会团结与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制度所难以替代的。
在人类社会初期,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们防范风险的能力很弱,无法针对一些风险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保障,尤其是社会化的制度安排。人们不得不依赖家族成员、社区邻里等初级社会群体提供最基本的生存安全保障。工业化之后,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但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家庭和社区结构转型,传统保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日益萎缩,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又严重扩大了劳动者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带来了现代疾病、精神焦虑、犯罪及反社会行为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的阶级阶层划分割裂了社会整体之间的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的拉大,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分裂、阶级阶层矛盾、社会冲突。如何在生产力进步与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重建社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完善,成为完成上述任务的主要手段和机制。在生命安全保障方面,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直接为社会成员面临的经济风险提供收入支持和经济保障,为劳动者和社会成员直接提供各种经济来源,免除了他们因上述风险失去收入的担忧。
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机制,适当缩小了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了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标准,同时对中高收入群体的部分收入进行了适当调节。这样,不仅促进了社会公平,而且增加了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健康风险的分担与完善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健康保障体系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在健康医疗服务市场上,完全的市场机制是“失灵”的。完善的健康保障制度可以均衡不同社会成员的疾病风险负担,有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提高国民的健康福利水平,可以保障每个成员的社会权利和发展权利。社会成员不仅得到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的经济保障,还使个人从对土地、家庭、单位等依附性和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使每个人能够真正获得法律赋予的自由、尊严和平等权利。
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是公平正义、团结互助。社会保障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制度基础,也是促进社会团结、社会和谐的推进器和润滑剂。它是促进个人精神安定、减缓精神焦虑和紧张的制度保障,也是增进社会成员社会认同感、团结意识、互助意识的重要纽带,还是促进社会稳定、防范社会分裂的坚固防线。
(二)公立医院改革应坚持公益性原则
“各地可以在坚持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因地制宜,深入探索、大胆改革,但前提条件应该是坚持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首先要坚持的原则就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
邓海华认为,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要先行试点,然后再稳步推广。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国有资产只是一种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和增进人民的健康才是它的真正目的。公立医院的资产不是经营性资产,因此公立医院不是国有企业。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表明,不能照搬、照抄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来进行公立医院的改革,这样才能避免进一步削弱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邓海华表示,按照责权一致、手段服从目的的基本原则,公立医院必须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监管。 实行管办分开,成立医院管理局等专门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有助于加强公立医院的治理和管理,推动公立医院提高运作绩效。我们鼓励各地积极探索,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督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公立医院管理机构的设置方式体现了对公立医院性质和地位的一种把握,决定了公立医院将来追随和追求的目标以及遵循的行为规则。一定要把握好公立医院的定位,协调好这些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关系。”邓海华说。
(三)出台医改配套办法当问计于民
医改整体方案虽然公布,但是医改整体方案只是框架性、原则性方案,唯有通过后续出台的配套文件,新医改政策才能真正“落地”。而配套文件的制定与出台,显然也应该像医改整体方案那样,设置征求民众意见与建议的环节。
这首先是由医改配套文件之于民众利益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医改整体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惠民性,但需通过配套文件出台才能具体施行,医改配套文件之于民众利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医改政策利益攸关方,民众显然不应在医改配套文件的制定上缺位,应该享有充分的发言权与建议权,新医改政策的惠民性才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反映,民众权益才能得到更切实的维护与保障。
其次是防范医改政策在具体实施与执行过程中出现变形走样的需要。具体配套文件的制定与出台,涉及诸多部门的实际利益,也易受部门利益的干扰,某些部门可能会在其中掺杂部门私利的考虑,或者因为照顾与平衡部门利益而使民众利益受到损害。如果征求民众的意见与建议,吸纳其合理部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牵制部门利益,更可维护民众利益。
医改配套办法的制定与出台涉及多方利益,而在利益相关各方当中,有关部门处于强势地位,民众相对弱势,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民众缺乏参与的必要途径与平台,政策的天平就可能会朝着不利于民众的方向倾斜。如果充分征求民众意见与建议,就可以尽量实现利益各方博弈的均衡与公平,从而让医改配套文件的制定与出台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医改政策的原意,维护与保障民众的医疗权益。
(四)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是缓解住房矛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