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国企公益化
【试题来源】
2011年12月1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副主任邵宁透露,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将使国企向两个方向集中: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均属于公益型国企。邵宁指出,由于该类国企在经营上普遍处于垄断地位,未来改革重点在于提高透明度。(12月12日《新京报》)
【预测试题】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日前表示,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路径日渐清晰,部分国有企业将转型为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思路】
对于政府的一些重大举措,考生首先应该看到其出台的背景,以及出台之后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积极意义,另外考生还应该看到举措出台之后可能面临的压力和瓶颈,最后提出破除压力和突破瓶颈的有效举措。
【参考答案】
提高国企透明度,引入价格机制、服务标准,进行成本控制……这些改革倘若能够落地,当然是服膺于公共利益的好事。
但在由垄断向公益型国企的转身过程中,如果垄断企业不能以让渡民生的实际行为作为注解,恐怕很难收获公共的信任。因为,在垄断社会公共资源时,强调垄断带来全民红利共享;在利益分配让渡、谈及企业公共责任时,又强调企业的市场盈利地位以及个体公司责任,这种复杂难辨的垄断表情,公众再熟悉不过了。
国企改革,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剔除低效与冗余,通过绩效改革、成本控制、提升企业市场活力等方式,让亏损的企业走向盈利。国企赚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而不是为了从公众身上,依靠垄断获取暴利。
要求国企以经济利益让渡社会公共利益,并非是让企业不赚钱,而是倒逼垄断企业用看得见的透明机制,提升效率、控制成本、提高服务标准、进行价格控制,这些方面改善了,价格便可以控制在更合理而非暴利的范围,改善的服务更可以让人感受到公共改革的诚意。
因此,如何从垄断向公益转身,关键看国企。倘若这些垄断企业始终不能厘清垄断与市场的身份错位,始终不能走出赚钱还是公益的逻辑怪圈,这种转身会很难;相反,则较为容易。
【扩展素材】
公益性国企在中央企业层面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特征:其产品或服务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条件;在经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因素,有些是寡头竞争、有些是独家经营;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由政府控制,企业并没有定价权;企业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经常会承受政策性亏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