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文凭的价值
最近有媒体报道,国内大学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将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专业的存在价值,是否只能通过市场价值来体现,引发了不少争论。耐人寻味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面对年轻大学毕业生中失业者队伍不断壮大,美国人最近也在探讨:文凭学位到底还值多少钱?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看到:有些人没什么文凭,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凭着自己的发奋努力或对社会潜规则的了解和运作,积累了很多财富。而反观那些学生时代的佼佼者,在职业发展上往往不理想,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包括西方,如今哪怕名校出身,也无法保障一份光鲜的工作。主要还是因为这场席卷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机,打破了原先社会的正常链条,导致社会出现种种非常态反应,无法按照原先社会常态提供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学历文凭的信念,影响了他们对专业教育的价值判断。
【答案】但在我看来,认为专业、学历该对就业负责的观点,以为毕业了就能安安全全地找到一份工作的想法,本质上仍然从属于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我们固然应该对教育体制进行反思,但这不等于说,一切都应该被安排好;我们当然要对就业队伍中的弱势人群提供相应保障,但不能因此就牺牲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如果把这个逻辑关系理顺,人们的心态或许会平和得多。
在国外,名牌大学毕业开出租车的人,比比皆是。只不过他们不像我们劳动等级观念那么严重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张文凭的确算不了什么,还是要看一个人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能否做出一番成绩。其实于个人而言,就业、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技能的展现,是综合才华的体现。即便如今国外出现这样一种倾向,我们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因此,应该确立我们要创造价值理性,以更高的、更长远的价值标准,以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反思和领悟,来提升实用理性。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生出种种 “无用”的悲观论调,甚至全盘否定。我们能不能问自己一句:难道学什么专业、拿什么文凭只是为稻粱谋?读书,应该有超越获得一份工作的价值意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