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辽宁公务员面试备考:考前别犯的错误
2014辽宁公务员面试备考:考前别犯的错误
一般来说,考生在回答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时,最常犯以下两种错误:
第一、观点不明确或者片面。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一般提问方式是“对于某个现象或政策,你怎么看?”那么观点无疑是答题的核心。但是许多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观点,甚至观点明显是有偏差的。以“为庆祝环卫工人节,某市3000多名政府机关及街道办干部拿上扫帚、波及,推上垃圾车顶替环卫工人上街打扫卫生,有人认为,这是机关干部走进群众、深入群众的第一步,值得赞扬;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政府部门在作秀,不值得深信。对于以上两种看法,你有什么认识?”为例,有些考生在答题时可能就片面的认为这是政府部门在作秀,接下来的分析论证也不知如何深入阐述了,最后由于观点片面、分析问题不透彻,使自己在面试中陷入被动地位;也有些考生认为部分政府确实是在走近群众,但又好像有作秀之嫌,在自己观点摇摆不定的情况下选择从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论证,自认为如此分析还是十分全面到位的,殊不知考官从整个答题内容都听不出考生的观点到底是什么,甚至考生引以为傲的全面分析也是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的。
第二、观点正确但是缺少全面深入分析。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一定是对问题有较为深刻全面的分析,进而得到观点。但是许多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只能就题目的一些表层进行分析,浅尝辄止,或者完全抛开题目,顾左右而言他,总之在分析过程中很难挖掘到题目背后的实质。虽然说这与考生的经验和知识积累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更多的还是一种思维立场和思维方式的欠缺。还是以上题为例,许多考生即使在观点正确的情况下,对于“政府工作人员顶替环保工人上街扫地”这一现象也只能泛泛而谈。对于此题,大多数考生是围绕“机关干部走进群众、深入群众”这一点分析机关干部走进群众的意义,以及群众路线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的对策,还有部分考生甚至跳过群众路线一直就政府作风转变大谈特谈。那么这些考生实质上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抛开题目本身,缺少对题目本身的分析,却在另一边起炉灶唱大戏,那么就很容易让考官觉得你没有针对现象分析问题,而是在空谈作风和意义,这也是无法展现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的。
其实,这道题目如果考生能够抓住题目的核心,认识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环保工人节”这一天上街扫地的目的是为了走进群众、深入群众,同时更是为了关注关心“环卫工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那么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就能走出误区,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政府机关顶替环卫工人上街扫地体现了对环卫工人的尊重,是政府工作人员转变作风、走进群众的实干之举,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在观点清晰的情况下,接下来围绕这个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就简单地多了。在分析论证过程中也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政府工作人员顶替环保工人上街扫地”这一现象必定是有很多意义的,最直接的意义是体现政府对环卫工人这一群体的尊重和重视,同时也是政府群众路线的切实体现,并且对带动整个社会理解和尊重环卫工人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甚至考生在对社会热点有一定的贮备基础上还可以联想到最近社会频发的一系列环卫工人被暴打、工作被撞、晒工资条等事件,进一步分析当前环卫工人的生存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环卫工人现状的进一步举措,不仅仅需要政府在“环保工人节”这一天顶替环卫工人上街扫地,还需要从各个方面切实关心环卫工人,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只有把这个整体思路理清之后,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才能不仅从整体上对问题有个正确的、全局的把握,而且能从多个角度、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到位的剖析,展现自己的良好综合分析能力。
当然,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国考面试备考阶段可以有意识地去收集一些时政热点,多关注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等网站、杂志。通过阅读这些时评文章明确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思考分析问题应当把握的立场和视角,学会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整体评价。同时考生还可以不断开阔自己的思维,尝试去进一步挖掘文章之外的内容,就这些热点问题产生的影响、原因以及可以解决的对策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考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政府主流语言的贮备,培养自身的政府思维,更可以提高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坚持学习、坚持积累,成“公”之路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