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北公务员面试热点:高度关注明天“谁来种地”
2014河北公务员面试热点:高度关注明天“谁来种地”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不久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从战略层面高度关注明天“谁来种地”的问题,围绕“解决好人的问题”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这必将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如果说近20年前“谁来养活中国”的悲观论调已经被事实所否定,如今“谁来种地”已然是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这些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很快,据测算,2013年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已超过40%。同老龄化一并出现的还有农业从业人员女性化和低文化程度化。出去的不愿回乡干农业,留下的不安心搞农业,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长此以往,再过10年、20年,谁来种地?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农业后继乏人将日益严重。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没有人,没有劳动力,粮食安全谈不上,现代农业谈不上,一切都谈不上。“谁来种地”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正是破解种地困局的关键所在。
富裕农民,才会让人有盼头、让农业有吸引力。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比重已经降到26.6%,农业收入对不少农户而言正在变成“副业”。在此背景下,做强农业、提升效益,需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需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同时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务农收入,从而增强农业吸引力,让愿意种地的青壮年多起来。
提高农民,才会让人有能力,让农业有后劲。从国际经验看,培育新型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农民不仅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而且要深度参与市场竞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下好农业人才培养的先手棋,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让更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扎根农村,我们才能造就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扶持农民,才能让人有定力、让农业有保障。农业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双重风险,国家的支持保护必不可少。尤其针对农业投入难、融资难等现实问题,需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为农业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以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抗风险、增动力,是稳定务农预期、提振种地者信心的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牢牢抓住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等工作重点,把中央惠农、强农、兴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就能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让希望的田野焕发勃勃生机,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