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到底在考什么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到底在考什么
华图教育 王晓乐
什么是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也称标准化面试,是相对于传统的经验型面试而言的,是指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面试提纲上的问题一一发问,并按照标准格式记下面试者的回答和对他的评价的一种面试方式。
通常结构化面试是由命题人根据对职位的分析,确定面试的测评要素,在每一个测评的维度上预先编制好面试题目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面试过程遵照一种客观的评价程序,对被试者的表现进行数量化的分析,给出一种客观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评价者使用相同的评价尺度,以保证判断的公平合理性。
结构化面试的评分标准
结构化面试具有统一的测评标准以及对分数有着相同的解释,考官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标准进行打分,对于所有的考生来讲分数的高低意味着综合能力的大小差别,因此以最后的面试综合分数作为考量的标准。事实上,面试的考核维度和所占的权重(百分比)因为地区和岗位的不同略有差异。从仪表风度举止、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5个维度进行实验研究,其中各维度的分值分别是仪表风度举止25分、口头表达能力20分、应变能力10分、综合分析能力25分、逻辑思维能力20分。公务员考试面试中总分100分的考察则涉及了包含语言表达与举止、综合分析等常规维度在内的7个维度。无论是学术的研究还是公务员考试的省考和国考中,都是以百分制的综合分数作为最后的比较标准,而且都无一例外的涉及到了两个与具体能力不存在明显关系的维度“仪态仪表和言语表达”。
结构化面试的评价以及影响
结构化面试不可避免的受考官的主观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面试“过程的一致性”问题。2、多位考官“评分一致性”问题。对于前者为了避免主考官因为对于不同考生存在偏好而影响不同考生的面试过程,影响分数的公平性,因此设计了面试的“指导语”,尽可能保证每位考生在面试过程中尽量得到考官一致的回应,保证过程的标准化。但是,即便结构化面试过程中,设计者会采取“面试指导语”来尽量回避考官因为主观的感受对面试者的影响,结构化面试却依然不可避免的面临来自考官其他方面的主观影响,比如说:“评分一致性”的问题。每位考官对于同一考生的表现可能打出不同的分数,对于这一点,结构化面试的研究者曾经试图以对内容的评分标准来尽量减少不同考官的主观误差,但是事实上是很难避免的。就像是高考尽管存在的作文阅卷人,对同一篇作文有不同的看法一样。唯一可以增加公平性的就是,尽量喜欢评分的标准,使得考官打分的时候更加有针对性,所以国家公务员考试这个风向标显示,评分标准从5个到7个,有逐渐细化的趋势。应该承认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考试的公平,但是对于考官评分过程中通常都先确定总分再确定维度分这样的方法,这个细化后的评分标准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公平的作用呢?
对于仪表、语言分数标准的解释
我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来华图培训,都是希望能从内容得到短期的积累和突破,我承认答题中语言的亮点,会彰显思维的深度和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依靠与众不同制胜。但是,每一次我都会更加强调公考中“形式大于内容”的铁的事实。一方面因为考官多半给出总分,再根据总分“凑出”各维度的小分,那么形象和表达的形式分,作为第一印象影响着每一位考官打分。另一方面,我要和各位考生朋友分享一个理论:人力资源中的“瑞德模型”。这个模型不必细说,只说其中的关键部分。瑞德模型假设说谎会导致紧张和焦虑,于是“大脑和身体便互相协作以减轻这种紧张感。”大脑如何减轻紧张感呢,通过“通过面部表情、适应性动作、姿势变化来释放紧张和焦虑。”瑞德模型从五个维度来阐述了人的“说谎”表现,主要表现在“姿势变化、手和手指动作、腿脚动作、目光接触、
声音特点”这五个方面,简单的说就是考官通过观察考生在这五个方面的微表情,判定你是否说谎。为什么要测查人言语的真实性呢?公务员的结构化面试,是人格的测试,人格测试中说谎测出的人格就不是被测者真正的自己,那么所谓的匹配度或者胜任力也不过是考生“虚构的自己”与职位的匹配度罢了。因此考生应该有其注意在自己这几个方面的外在表现,尽量展现给考官一种亲切自然的交流状态,赢得考官对你最基本的信任。在此基础之上,再来讨论如何赢得内容上的分数。
重形式再重内容,既然是人格考试就应该挖掘真实的资金,拷问自己的心灵,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报考的动机是什么?你有什么资本让考官留下你?你考上了之后怎么做?万一这次考不上怎么办?这些内容,在静谧的深夜,摸着自己的心来问,你会遇见一个真实的自己!会看见自己的理想在闪光!也许那才是你内心深处最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