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考时政热点:治理雾霾要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自全国两会开幕以来,北京的天一直很给力。蓝天白云的映衬,阳光的普照,让人们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好天气的可贵,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的“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等表述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同。
硬任务,说明我们在雾霾治理方面形势严峻;硬措施,说明一般性的工作推动已经不足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表明雾霾治理是无条件的,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也表明了新一届中央政府治理雾霾、保护环境、还蓝天绿水于人民的坚定决心。说到底,治理雾霾、防治空气和环境污染,不仅是政府主动作为和人民群众的主动要求,更是日益严重的“十面霾伏”倒逼的结果,是环境承载所迫、资源消耗所限、民众健康所需。而留住青山绿水、保护清洁环境,不是见仁见智的审美偏好,而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要想彻底与雾霾天说拜拜,而不是隔三差五地“亲密接触”,就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淘汰落后产能,甚至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以放缓GDP增长为代价。对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的一方面大谈雾霾治理环境保护、一方面只看眼前效益放任污染项目上马的“两张皮”做法,必须坚决制止,彻底纠正。对屡教不改者,要以铁腕、铁拳,让其付出沉重代价。
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各地必须同时硬、同步硬。如今,雾霾已经成为全国范围的顽疾,在治理雾霾上各地也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维,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特别是京津冀这样的“连锁城市”,一损俱损,绝没有独善其身的可能。所以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各自地方的实际情况,加强沟通,协同作战,实行区域联防联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各地政府一定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落实好中央的有关治霾政策措施,力戒“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形式主义。
雾霾不是短期内形成的,也不会在短期内消失,治理雾霾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硬措施也须着眼长远。要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深入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新机制,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减少排污,从源头上防范;要探索长效治霾技术和管理方式,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强化问责机制,保证硬措施得到硬落实,取得硬效果。
言行之间,行胜于言。在抗击雾霾的漫长征途中,我们必须“同呼吸,共奋斗”,一万次吐槽不如一次行动。从细节入手,从简单小事做起,形成全民参与、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如此,我们的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改善,才能化解我们的"心肺之患",消除我们的"呼吸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