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
2016年公务员面试已经陆续开始了,众所周知,面试的题目一般都会跟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现象紧密相关。华图网校特为大家分享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希望可以帮助考生们顺利备考。
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今年将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明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早在2014年3月,广州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并提出到2016年,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覆盖率要达到70%。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有人宁找百度也不找家庭医生。多个社区辖区居民人口签约率不到10%。一些刚开始该项签约服务工作的基层医生表示,到今年年底,难以完成与辖区居民签约率达15%的任务。(《信息时报》7月4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钱江晚报鞠实:一些群众宁肯“问百度(也)不问家庭医生”,说到底是对家庭签约医生的不信任,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那就需要反思的是为何会如此?家庭签约医生人才储备普遍不足、质量不高,还不能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服务和社会口碑,无疑是另一值得关注的“软肋”。此外,许多人并不急需或在乎家庭签约医生,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在一般的就医服务需求问题上,有关地方的群众还有可选择的相对较宽渠道,比如一般病情到上级医院就诊的渠道还是畅通的。这就需要追问的是,目前我们的医疗分级正在加紧实施,但一些地方仍能很容易就诊,相关制度的执行力何在?这也许能说明,相关地方类似的门诊分级制度还不够有效、深入,面还不够大,群众还没有形成习惯性的大小病分级就诊习惯。这都不利或掣肘“家庭签约医生”制度的推广和实施。
目前我们“家庭签约医生”制度虽然已在全国吹响全面实施“集结号”,但要让这一制度完全有效推行,有关基础工作还亟待有效补充和完善。
@福建日报汪昌莲: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建立社区家庭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是各级政府探索推进基层医疗服务的方向。令人尴尬的是,家庭医生遭遇了入户难,一些患者宁可上网自诊,也不考虑家庭医生。
广州、上海、山东等地早就开展了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但效果都不理想。这些地方在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遇到了不少共性问题,如社区医院能力有限,政策环境对社区医院支持不够,相关部门宣传引导不够,部分百姓健康意识出现偏差等。更重要的是,基层医生配备数量有限,全科医生较少,遇到一些稍微严重的疾病,既不能予以诊疗,也难以给出专业有效的建议,导致居民无法对家庭医生建立信任,家庭医生服务遇冷。
可见,家庭医生入户,还需医生与居民互信入心。既需要加大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宣传力度,然后加以引导,逐步实现社区家庭医生首诊和双向转诊,更需要加强家庭医生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队伍,吸引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扎根基层医院,成为家庭医生,以精湛的医术赢得百姓的认同。
@北京晨报毛旭松:一个产品想要在最短时间里广为人知,商家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打广告。同样,家庭医生的普及也需要制造社会的认知度,居民不了解、有疑虑就会敬而远之。莆田系医院的火与家庭医生的冷形成了强烈对比。实际上,签约家庭医生可以有效避免老百姓被网络虚假医疗宣传所骗而盲目求医。遗憾的是,家庭医生的知名度远不如网络搜索排在前列的“莆田系”,患者只能有病乱投医。
一方面继续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讲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甚至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模式,搭建患者与家庭医生间交流的线上平台;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榜样的带动效应,鼓励已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多现身说法,以切实感受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转变群众长期存在的只有大医院才有好医生的传统观念,提高家庭医生的业界地位。
不管怎么说,家庭医生在中国来说,毕竟还是个新鲜事物。老百姓接受不接受暂且不谈,关键是了解不了解。只有对新事物有了初步了解,才会有尝试接触的可能。这正是家庭医生走进中国家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加强宣传是破解难题的不二法宝。
@南京日报武洁:目标确定了,但家庭医生够不够用,钱从哪儿来,家庭医生服务的质量如何保证,显然需要考虑。假如家庭医生服务的方式,最终成为疲于奔命、四处赶场,恐怕有悖初衷。一些地区家庭医生服务为了完成任务,最终搞出健康档案造假充数的闹剧,更需引以为鉴。
家庭医生服务值得期待,但对于“签约率”却不宜操之过急。家庭医生服务要想走得更远,更接地气,需遵循家庭医生模式的规律,明确其定位,方能扬长避短,体现价值与优势。
@多彩贵州网:卫生改革百姓与家庭医生签约成为2016年全国各大城市的主流方向,这一新生事物本来是更方便广大百姓看病就诊,更能够让基层卫生服务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百姓服务,可是在改革的道路上,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件,如今武汉在这一项工作的改革中卫生部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堪,那就是百姓对于这一事件的出现还抱有怀疑态度,并且他们在看病时宁可相信百度也不相信相关的卫生部门,真正是让卫生部门的家庭签约式的看病改革工作遇冷了。
市民对医改新工作产生了不信任的态度了,这医改不需要进行下去吗?医改必须进行下去,这毕竟涉及到民生大利,不能因为一点点儿困难就停滞不前了。如何让医改进行下去呢?那就是卫生部门必须在坚持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良好服务责任提升医改的知名度。尤其是在签约服务百姓的过程中,要通过相关媒体的宣传,让市民了解新制度的优越性,再者就是对于违法相关规定,出现泄露个人隐私的行为,要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通过制度上纲上线,让百姓对卫计工作的改革产生信任感,这改革一定会被百姓所认可的。
医改随时都在进行,武汉所进行的签约式家庭医生服务改革,对于百姓来讲更便民,通过医务人员与患者一对一式的服务,让百姓看病不但节省时间,同时更减少劳累奔波之苦。当然了,对于这样的改革,对于相关的医务人员来讲,更是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思想素质要高,再者就是工作责任心要强,要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自身的学习,来强化自身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够落实好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武汉签约式家庭医生看病模式,需要诚信支撑,需要法律担责,相信这项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深入民心的,相信广大市民一定会从旁观者到主动的参与者,让卫生改革好制度发力,更能够服务更多的百姓,更能够体现卫生部门服务百姓的责任。
华图解析:按理,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不仅可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私人订制”的医疗服务,更可促进分级医疗,均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破解看病贵、看病难的困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看似高大上的家庭医生遇冷,说到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地群众对家庭医生的概念不了解、很模糊,相关作用也不甚了解。有的患者甚至表示担忧,他们听说协议签约需要提供自己的个人资料和病情信息,担心万一资料泄露出去,会对自己造成困扰。
仔细想想,目前国内的家庭医生签约率不高,表面上在于民众对家庭医生的陌生和不信任。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在于缺乏培养“全科医生”的平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存在先天不足,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就诊需求。假如,对基层医疗服务不给予足够重视,缺乏“全科医生”的配置,自然无法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就无法得到民众的认同。那么,若要真正解决家庭医生签约率低的问题,就要改变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做好配套制度的落地和完善,让“全科”成为家庭医生的标配。
那么,家庭医生如何叫好又叫座呢?首先,要强化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提高家庭医生待遇和地位,促进优质医生“下沉”;最后,要强化宣传引导,让老百姓熟悉并接受“家庭医生”,让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