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事业单位综合备考:杜绝“招商造假”需刷新政绩考核体系
在“不以GDP论英雄”的背景下,部分地方招商造假现象频现,令人惊诧。由此也说明需要更快形成更为科学、也更可持续的全新考核体系。
2016事业单位综合备考:杜绝“招商造假”需刷新政绩考核体系
为了制造虚假的政绩效应,种种形式不一的招商造假,当下再次频现——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多个省市出现重复签约、夸大签约、甚至虚假签约的现象。
事实上,掀开招商造假的面纱,并无太多的新鲜事,集中举办招商签约协议、夸大招商引资规模、热衷签定不具法律效应的所谓框架协议,这些招商造假,在GDP政绩观的过度推崇之下,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只不过,在中央决策层强调“不以GDP论英雄”已逾两年多之下,上述招商造假的再次频现,着实令人感到惊诧。
应该说,当下招商造假的再次频现,既有地方政府GDP崇拜的惯性因素,又有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之下,地方政府“稳增长”压力增加的偶发因素。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创下新低(同比名义增长仅为2.8%),给一些地方政府的“稳增长”造成了压力,部分地方政府为维持所谓的“经济繁荣”,为了与周边地区形成表面上的“竞争优势”,故而助推了种种投机色彩明显的招商造假的沉渣泛起。
对于当前招商造假的沉渣泛起,我们不仅有深入反思的必要,而且更应尽快形成有别于既往纯粹“以GDP论英雄”式的考核体系。
在中国经济已经明确进入新常态之下,地方政府必须冷静面对GDP从高速增长减缓到中高速增长的现实,没有必要通过形式主义的招商引资,人为制造所谓的“经济繁荣”。更何况,招商引资规模的表面增长,并不等于GDP的同比上升,即使GDP有所上升,也不必然等同于地方财税的同比上升。
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之下,面对“稳增长”压力的上升,地方政府更应树立良好的心态。弄虚作假式的招商引资,不仅收不到实质性的成效,还会平添招商引资的额外成本,更会滋长一个地方“务虚不务实”的行政作风。
功夫在诗外,抓经济亦是如此,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更应该在软环境建设上下工夫。比如,加速转变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改革,优化地方的经商营商环境,并降低地方经济的运行成本;再比如,改善当地的绿色生态环境,并完善当地的医疗、教育配套,从中长期来看,这些均可明显增强当地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
更进一步来说,既然中央已经提出“不以GDP论英雄”,那么,当前应该尽快形成更为科学、可持续的全新考核体系。GDP增速的变化是否应该挂钩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否还应该将地方的医疗、教育、以及其他民生保障配套水平,作为较大的权重列入到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中,各地应该给出明确的努力方向。
之于当下而言,“招商造假”延续至今,必须尽快通过制度完善予以杜绝。不仅希望地方政府能够立足于当地的资源承载力,通过软环境的完善和提升吸引资本,而不是不计成本地盲目招商、甚至是虚假招商;而且更希望行政职能改革能够加速推进,既往的经济主导型地方政府,应该尽快转变为社会服务型地方政府。如此,我国经济转型的成功方才有实实在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