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公考申论热点:教育部长陈宝生就“减负”问题答记者问
2018年公务员联考于4月21日举行笔试,华图在线特为大家整理了2018公考申论热点:教育部长陈宝生就“减负”问题答记者问,供大家参考。
2018公考申论热点:教育部长陈宝生就“减负”问题答记者问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6日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减负”等教育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针对青少年教育问题,“减负”是个老生常谈的热词。虽然国家层面已经先后发布了多个减负令,但孩子们却觉得负担不减反增。对此陈部长提出了要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减:一是学校教学减负;二是校外办学减负;三是考试评价减负;四是老师教学减负;五是家长社会减负。
稍微了解一下身边的孩子,我们就能感受到,现在的孩子与过去相比,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与负担。课余时间被各种补习、培训、兴趣班填得满满的,回到家中,学校的作业更是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来,一些小学生反映,学校作业有时要做到半夜两点才能做完。我们在心疼这些青少年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一个问题:减负减负,为何越减负担越重?
其实我们都明白,这个负担的来源不是别人,而是家长,或者说得更大一些,是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教育观念。我们不太相信“大器晚成”的神话,家长把更大的赌注压在了年幼的孩子身上,认为如果起跑线输掉了,这辈子恐怕也就难以翻身了。于是青少年在人生最快乐的阶段遭遇了本不该他们承担的压力。一方面,这是现代教育的胜利,学生们得以享用最为先进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这也是现代教育的悲哀,因为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学,只能是过犹不及。所以,要想真正实现减负,最应该首当其冲的是我们的家长与社会普遍的急功近利心态。只有家长的教育观念回到正轨,孩子们才不至于成为“攀比”的牺牲品。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减负减的只是超出大纲、违背规律的教学内容,而对于必要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我们不但不应减,反而要教得更加精深、更加透彻。所以,减负也不能成为少部分人的幌子,成为逃避学习的借口。总之,让中国的未成年教育回归常态,既不“大跃进”,也不“大解放”,这样才能破解中国教育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