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切勿买短乘长,守住文明底线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切勿买短乘长,守住文明底线
一、热点概况
5月1日5022次(青岛至曹县)和K8372次(江山至淮北)普速旅客列车由于出行乘客大量增加,很多短途乘客及无票乘客上车后补票,甚至直接“强行”坐到目的地,导致列车行驶到淄博站和南京站时,车辆百分之百超载。为了列车运行安全,铁路公司为后续提前买好火车票的旅客全额退票,很多人的假期安排深受影响。
5月4日,针对网友反映“五一”假期普速旅客列车部分旅客“买短乘长”致列车超员的情况,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表示,假日期间旅客集中出行,铁路部分区段运能紧张,难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给一些旅客带来了困扰,对此表示歉意。今后铁路部门将引导广大旅客按车票票面标明的车次、区段、座号乘车,不要“买短乘长”、越站乘车,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旅客的诚信乘车系统建设管理”。
现行《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明确了铁路部门应当赋予乘客补票这一人性化措施,其中第七节第三十八条写道:旅客在车票到站前要求越过到站继续乘车时,在有运输能力的情况下列车应予以办理,核收越站区间的票价和手续费。问题在于,承运方和“买短乘长”者无视了“有运输能力的情况下”这一规则。
二、各方观点
光明网:越是公共性与公益性超强的领域,越要在效率与公平的红线之上做好文章。按票坐车、以票说话,这应该是供需矛盾当前的基本准则。
澎湃新闻:因为这不是正常买票乘客的错,其后果就不该他们来承担。铁路部门不能把责任和损失转嫁到这些乘客身上,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任何企业都不该有的“售后服务”。
新京报:小小的一张火车票,承载着契约精神。各方都遵守契约,按照契约精神办事,无疑更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公平保障各方权益。能做到这些,我们或许不难收获更畅通的出行秩序。
南方都市报:“买短乘长”是人性化操作,实则其中也有铁路部门自身的利益考量。希望将运力发挥到极致,这一出发点并没有错,但相形之下,怎样保障正常购票者的权益应是更优先的事项。铁路部门如果允许“买短乘长”,就必须对随之出现的各种状况十分了然,并且对如何应对胸有成竹。
中国青年网:悬衡而知平,无矩而知圆。“买短乘长”问题,不能光靠各地的主动性,更要从全国层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深度分析
(一)“买短乘长”现象出现的原因
1.随着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社会经济活力进一步持续释放,人员往来日益频繁。
2.节假日期间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迭创历史新高。
3.铁路部门管理存在问题,售票制度上存在漏洞,缺乏解决问题的态度。
4.一部分人缺乏规则意识,不能够自觉遵守铁路的相关规定。
(二)“买短乘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1.导致提前购票者权益严重受损,正常购票却无法上车,出行计划被打乱。
2.致列车超员,扰乱铁路运输秩序。
3.严重影响了高铁运行安全。车辆一旦超过可承载的限度,其安全性和对人员的管控力都以几何倍数向上攀升。
4.“买短乘长”操作打了规章制度的擦边球,严重违背了有关规定的初衷,已成为铁路运输工作的短板。
5.造成负面示范作用。守规矩的人蒙受损失,先上车再补票的“投机取巧”者一路畅通无阻,这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6.铁路运输“买短乘长”的购票短板,会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恶意逃票的工具。
(三)针对“买短乘长”所提的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铁路公司如何承担履约失败责任的法律法规,形成保障乘客权益的快速处理通道。
2.铁路部门做好统筹工作。
(1)应坚持以旅客需求为导向,针对部分运能紧张区段补强运力,科学安排运输组织,提升运能运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2)根据客流情况,决定是否办理越站补票手续。如果旅客没有按规定补票强行越站乘车,到站后铁路方面将加收已乘区间应补票价50%的票款。
(3)不断更新数据处理技术,建立更加精准的售票系统,以更大程度地提升民众的出行体验。
(4)要有应对客流高峰超前应急预案。
(5)在客流预判和列车的调度效率方面要加大投入。
从供需入手,即对有可能出现购票难、乘车难的热门线路,提前进行精准预测,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车次和座位。借助技术手段,加强特殊时期的运力监控。强化数据应急,利用大数据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不断更新数据处理技术,建立更加智能的调度体系,这样才有望根据不同时段,使“买短乘长”的规则灵活运用。
3.铁路工作人员在高峰期验票要坚持原则,而不是任凭“先来后到”的土规矩影响正当的权益排位。
4.各地公安部门加大对逃票行为的打击力度,比如将逃票行为纳入诚信记录。
5.乘客要换位思考,不能还停留在“先上车后补票”的思维阶段。
四、参考文章
守住“规则”这根文明底线
五一小长假期间,5022次(青岛至曹县)和K8372次(江山至淮北)普速旅客列车,承运方和部分旅客无视规则“买短乘长”致列车超员,出现了提前买好火车票的旅客无法上车的情况,导致很多人的假期安排深受影响。
在看得见的公共场合,无视规则是对旁人的冒犯,在目光不及的领域,则有可能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毋庸置疑,无视规则的“买短乘长”是对提早买好车票乘客的权益的侵犯。别人看病要排队拿号,我找关系试图加塞;应聘本是公平竞争,我非要上蹿下跳找熟人。得逞之后,这些“关系学”的拥趸往往还自鸣得意,甚至拿出来“显摆”:这才是“能力”和“本事”。殊不知,关系压倒规则、只讲结果的庸俗“成功学”,恰恰是对社会秩序、社会文明的冲击,因为现代社会正是靠规则来治理的。
无视规则、爱走捷径或许提升了个人效率,却会让社会的齿轮处处卡壳。规则之上的秩序才是最大的公共品。在马路上,你想开得更快些,我也想开得更快些,不讲通行规则,结果只能是堵成一团;你的孩子想就业,我的孩子也想就业,不靠能力靠关系,只能造成人才选拔机制的瘫痪,损害整个社会的信心。规则固然不能让每个人都走得最快,也未必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偿所愿,但起码能保证规则之上的公平,维护公共空间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秩序。
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爬坡的关键路段,能否超越对现代文明的“私利化”追逐和“物质化”诠释,决定了我们民族“现代意识”的品质。在这个时代,既然没有人可以遗世独立,社会性生活是个体公民所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那就必须唤起人们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联系的体认,推动更多人在公共领域恪守规则的底线。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规则是陌生人之间的基本伦理和相处之道。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标志着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而一个社会对规则的遵守程度,也标志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将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进而涵养公共意识,是融入现代文明的第一步。越出规则底线的行为,有可能造成对陌生人的伤害,而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受到伤害的“陌生人”。
今天的中国,物质的丰裕已直追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生活曙光”也已经光芒万丈,但公民的“现代性”依然踯躅在艰难的转型路上。我们固然可以自我宽慰:中国刚刚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久,在陌生人社会中学会相处,还需要慢慢摸索,但对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而言,摒弃百年积弊,以公共之精神,涵养公共之文明、培育现代之公民,已经时不我待。就此而言,激发对规则破坏者的文明耻感,遵守通行的基本行为规则,是涵养公共意识的开端,也是迈向文明社会的起点。
(来源:人民网,有修改)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