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申论 > 202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非常时期如何维护心理精神健康

202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非常时期如何维护心理精神健康

2020-02-28 14:57  |  华图在线  |  责编:华图在线 点击收藏

  热点概况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产生了一些“怪现状”:一些人看似猫在家里、微信步数不足三位数,在网络上“抢”口罩却很活跃;“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一刊发,连双黄莲蓉月饼都卖脱销……对于这些“怪现状”,人们可以一笑了之。但是,若细究下去,它们反映出目前社会上存在不容忽视的焦虑。

  心理学教授申荷永对记者表示,这次新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之后,武汉一线的医务人员工作量剧增,压力很大。随后一些省市医务人员也陆续支援武汉。“如此直接接触确诊和疑似病人,大都会有诸多的心理压力和应急反应,比如悲伤、紧张、焦虑,恐惧,无助,失眠,失望,抑郁等等,需要及时和有效的心理援助。

  各方观点

  朱琳(心理疏导志愿者):很多人目前都处在焦虑、恐慌的状态中。因为在家无法出门,只能通过网络获取外界信息,大量信息轰炸之后,尤其是夹杂着很多谣言和中伤,很多人长期处于精神紧绷中。医护人员更是在对抗疫情的前线,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长,情绪被刻意压制,无处宣泄。

  申荷永(心理学教授):这次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范围要比汶川地震更为广泛,遍及全国,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来加强心理援助。

  财经新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开通了针对这次疫情的心理支持热线,许多社会自发组织的心理援助小组也开始提供免费的心理服务。互联网企业中,京东、微博、壹心理、简单心理等也已经上线了疫情心理服务专线。

  深度分析

  (一)非常时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1.恐惧与焦虑感:担心自己或家人朋友被感染。不厌其烦地叮嘱家人千万别出去,免得受传染。同时,许多人疯狂地购买口罩、护目镜、消毒酒精等都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受疫情的影响,有些人出现失眠或是失眠加重现象。

  2.无聊与孤独感:整天闷在家中不能出门,感到无聊与孤独,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往。

  3.愤怒感:对当局一开始隐瞒疫情的不满,对病情得不到及时救治和住不上医院感到愤恨和无奈等等。

  4.耻辱感:那些已经患病的病人和家属担心遭人歧视和躲避,除了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外,还会有心理内疚感。

  (二)非常时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由卫生部门组建各级心理和精神治疗专业小组,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及时的咨询和治疗。

  2.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疫情的准确数字和进展情况,并针对他们的个人情况做心理辅导和治疗。

  3.建立和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智能、安全的方式(比如微信),为公众和任何受影响者提供心理咨询。

  4.为重点人员,即医护人员和病患以及疑似人员做定期检查心理检查,消除他们的顾虑和不安情绪。

  5.对情况严重者应该提供及时的精神和药物治疗。

  参考文章

  希望,本身就是一味良药

  心理健康研究领域,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问题”取向的研究偏好。以焦虑、抑郁、恐惧为主题的研究要远远多于以希望、信心、爱这样主题的研究。不同的人,面临相同的逆境时,主观上的压力程度往往是不同的。但其实,希望本身就是一味良药。

  积极应对问题,不过度焦虑,能够生出希望感的人,往往也会恢复得更快。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新阶段,疫情不严重的地区人们正在陆续复工上班,此时疫情的威胁还会表现在心理层面。许多人看到疫情的消息,有时会非常难过,会期待“拐点”的早日到来。这种时候,其实在采取问题取向——想着的是问题和答案。虽然问题和答案真的很重要,它和一个个生命和千万个家庭有直接的关系,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动力,方能远离徘徊和悲观。希望本身还能点燃更多的希望。

  乐观的情绪,对缓解焦虑很重要。人在悲沉和重压下,也完全可以滋长出积极的东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最近的调查显示,当前疫情下有很多人经历了积极的应变过程。74.0%的作答者更加注意锻炼身体;65.6%的作答者表示自己比以前更加注意个人卫生;有57.7%的作答者从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中体会到世界上充满真爱;有53.8%的作答者意识到世事无常,决定以后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这些,永远都在,也是我们一直都在追寻的希望。

  焦虑过多时,会带来不理智的过度反应。在过分焦虑的情况下,人们会被焦虑感所笼罩,不再理性思考,做出很多过度的事情。比如,一些居民过于追求消毒的次数和量度,出门回家后全家各处都要“抹”个遍,甚至在鞋底和车轮上涂抹消毒剂;一些地方管理者也喜欢搞“地毯式消毒”,什么全城喷洒消毒剂、喷雾消毒枪360度“扫射”等等不一而足。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多人次轮动,每天四处洒药,对水体、空气、土壤等极易造成污染。种种行为背后,既有对疫情防控的充分重视,也暴露出对消毒工作的过度反应。那种不安和内心扰乱感会导致个体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心和耐心。严重时往往会诱发恶性循环,焦虑源进而扩散蔓延。

  在面对问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积极元素。其实,潜在的风险应对从生活中折射出来,可能也就成了爱的样子。比如,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每次经过红绿灯的时候,父母会指着红绿灯,让孩子跟自己念“红灯停、绿灯行”;孩子大一些的时候,父母会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可以沿着人行道小跑,但是以马路口为限,到那里必须停下来等待;再后来,虽然可能不牵手,但过马路的时候,父母和孩子都还是会跟得比较近,彼此呼应心安。这个过程,就是应对风险的过程,也包含着满满的爱的勇气和力量。逆行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给了我们那么多感动,原因也就在于此。

  这个世界并不是绝对安全,人类生来就与这种不安全的情形相伴,这里不仅仅是病毒和疫病的威胁。交通事故、战争、自然灾害和各种疾病,几乎在我们这颗星球上无时不在,其实就是人们的日常。心理学上认为,人的一生都在成长,总有特定阶段的任务与之相伴。新冠疫情终究会过去,但是接纳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可能是我们终身都会面临的任务。没有一段经历是没有价值的,希望每个人最终都会获得内在的成长。

  (来源:光明网评,有修改)

  华图在线

  2020年2月28日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2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非常时期如何维护心理精神健康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