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瑞幸不能只靠幸运
热点概况
烧钱、补贴、消费券……瑞幸咖啡依靠这些互联网经济中常见的手法,在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就赴美上市,打造了全球最快IPO公司的神话,甚至放话,将在2021年底建成10000家门店。然而,4月2日晚间,瑞幸咖啡承认财务造假22亿元人民币。随后,瑞幸咖啡股价一泻千里。4月3日,中国证监会表示,高度关注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对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
在承认财务造假22亿后,瑞幸咖啡被意外卖爆,这样的“高光时刻”,是一种耻辱。商场如战场不假,但比输掉战斗更可怕的是丧失底线。瑞幸的自欺欺人,不仅损害了投资人利益,更在折损中国企业的海外声誉。光有幸运没有诚信,不可能长久成为市场的宠儿。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必须零容忍。
各方观点
新华社:财务造假22亿元人民币,市值一夜蒸发约350亿元人民币,瑞幸咖啡神话破灭了。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祸莫大于失信,无论身处何时何地,皆是如此。
经济参考报: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公告称,高度关注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对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目前,瑞幸咖啡已就财务造假事件致歉,涉事高管及员工被停职调查。网民认为,瑞幸财务造假事件给所有上市公司敲了警钟,上了一堂公开的“诚信课”。
第一财经:瑞幸的成长之路足够幸运,起码开场是一手好牌,但是“从来套路得人心”不一定走得远,还得靠实力,毕竟资本可能被骗,但也不忘记复仇。
深度分析
(一)诚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1.诚信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生产力唯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因素,再好的管理、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和运作。塑造企业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就是高度重视人在生产力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精神层面的感召力,使企业内部真诚相待,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度的认同和支持企业方针和政策,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
2.诚信是促进企业沟通的桥梁
一个企业有了乐于沟通的诚信文化环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就多、友情就多、人气就旺,有利于克服部门之间本位主义,培养和激发员工主人翁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诚信才有沟通,有沟通才有活水,有活水才有活力。
3.诚信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源泉
把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能够把企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品质、顽强作风挖掘和提炼出来,成为大家认同和遵从的价值规范,有助于把敬业爱岗的自发意识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使个体的积极性凝聚为整体,从而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企业对外诚实守信,能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赢得发展的机遇。只有坚持做到“内诚外信”的企业才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并与其建立“共生共赢”的合作关系。而一个失信的企业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二)企业如何诚信经营
1.树立全员诚信意识,构建企业诚信文化。
诚信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道德观念。观念的确立是行为的基础。因此,企业的行为最直接的支配因素是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因此,要建立企业诚信首要的工作就是确立诚信的道德理念。
2.建立企业诚信管理制度使诚信建设规范化。
企业内部的一切文件、制度、承诺都是诚信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准则,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潜移默化了每一位员工的精神和方向。企业内部应建立专门的诚信管理部门,把诚信建设的理念准则等形成文件,使企业的诚信管理工作既有专人负责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加强监督工作保障企业内部诚信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自下而上的诚信责任监督管理系统,把企业诚信全方位地责任分解,层层落实诚信责任,做到环环紧扣、环环相套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确保形成诚信责任链,保证内部诚信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章
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让社会充盈诚信的空气
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诚信既是公民道德的基石,也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这些年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到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让诚信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的“通行证”,成为普遍共识和努力方向。
然而,罗马并非一日建成。诚信建设,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诚信建设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中国诚信建设状况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诚信建设总体形势健康向上的同时,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学术不端等诚信缺失问题,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顽症。数据更是显示,企业每年因不诚信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这样的问题,令人警醒之余,也提示我们,让诚信成为社会的底色,任重而道远。
“巧诈不如拙诚”。对于每一个社会而言,诚信都是一股无法量化的道德力量,它既是维系社会运转的纽带,更是撬动历史进步的杠杆。有一个“砸冰箱”的故事,至今依然时常被人提起。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打开国门,众多企业纷纷引进电冰箱生产设备,“大干快上”。而在那个被形容为“纸糊的冰箱也能卖出去”的年代,海尔却破天荒地砸了76台冰箱,原因就在于:有瑕疵,质量不合格。而这一砸,也砸出了海尔“零缺陷”的质量意识:仅用四年,就拿到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枚质量金牌。而随后几年,当市场供大于求,其他企业遭遇寒流纷纷宣布降价之时,海尔却不可思议地提价12%,用户依然争先恐后购买。这样的现象,根源恐怕就在于其不让消费者买到“瑕疵冰箱”的诚信意识。
不仅是企业,对于个人,更是如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客观而言,从“乡土中国”步入“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社会急剧转型,人口大量流动,的确容易给人带来陌生感。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成为“骗一次算一次”的“一次性博弈”。恰恰相反,越是变动不居,诚信越是弥足珍贵、值得守护。守住诚信做人的底线,才能让人走出“丛林状态”,推倒不信任的高墙,相互之间也才能打开心门。古人讲,“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诚信就像空气,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须臾不可离。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营造崇德向善、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还是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38个部门联合签署《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合围“老赖”,抑或是政府、社会纷纷建立征信系统,“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处处受益”,说到底,都是要通过制度的刚性,守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让社会充盈诚信的空气。
我们这个社会缺的不是对诚信的呼唤,而是对诚信的坚守。从对“虚假新闻”的声讨,到对“天价大虾”的反思,再到对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讨论,各种道德事件就如同一块块三棱镜,折射出这样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内心认同诚信,对诚信缺失的不道德行为进行谴责;另一方面,当自己面对考验时,诚信却成了“无用的别名”,自己不愿意首先站到道德高地。回答这样的诚信命题,既需要明晰规则的边界,也需要确立个人的正信。
“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诚信,既是自己与他人的一份契约,更是自己与良心的一个约定。个人遵从良知,社会捍卫约定,诚信的殿堂才会一直灯火辉煌。
(来源:人民日报有修改)
华图在线
2020年04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