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热点:看影院重启
热点概况
从1月24日院线电影陆续撤档及调档,停摆174天,影院终于迎来复工的好消息。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称“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中高风险地区暂不开放营业。有关“电影院开门了”的话题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而当这一天真的来临,事实证明,人们的线下观影热情依旧相当高涨。7月20日,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全国影院复工首日预售票房已破百万,全国放映总场次超6000场,其中影片《第一次的离别》,兑现“在影院复业第一天上映”的承诺,定档各大影院。这部温情治愈类的影片,同时也收获了预售票房登顶的回报。
各方观点
工人日报:从长远来看,当下影业的局面可能成为一次“休克式”的治疗,一次“断臂疗伤”的重构,类似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等痼疾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
北京日报:经此一“疫”,不少行业在管理、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获得了补偿性进步,可谓利在长远。
河南日报:疫情加速电影行业“减量提质”转型升级,离别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相聚重逢的来之不易。
深度分析
(一)影院重启的意义:
1.是一种文化产品消费,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刚需,适时调整供需暂时性结构矛盾,有效释放市场活力。
2.影院复工,保护整个电影行业的基石,恢复现金流,带动影视产业链运行起来,乘势繁荣产业,守护我们中国电影的未来。
3.是复工复产深度化的彰显,预示着我们的生活又向正常化迈出了一大步。
4.体现了相关方面平衡抓防疫和保民生、促发展的能力。
(二)各方协力,帮助影剧院在复工初期平稳过渡:
1.观众方面适应新的情况,自身配合和重视疫情防控,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
2.影院方面
(1)把防疫安全放在第一位,夯实院线、影院的主体责任,绷紧安全生产的弦,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部门要求,与抗疫这个“新常态”磨合诸多细节。
(2)优化经营方式,优化影片,科学排布影片,高效营销,逐渐提升观众对影院观影的信心。
3.影视行业,重新整合相关行业资源,需要警醒,文化创制,拿出更多优质的创作满足受众需求。
4.地方政府优化扶持能力和相关政策。出台更有效的扶持措施;优化相关政策,避免一刀切、形式主义内容。
参考文章
你好,影院!你好,剧院!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青岛大剧院复工后首部剧目线上开票,开票5小时后门票销售近8成;全国影院迎来复工第一天,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启线上售票,开票10分钟,出票超10万张;国家大剧院对公众有序限流开放参观……“银幕亮起时,我都快哭了”,一位观众的慨叹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大屏幕承载特有的文化情感、象征的生活方式,传统院线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我们因何心潮澎湃,又为何被这样的场景感动?导演贾樟柯说,肩并肩坐在一起,是人类最美的姿态。导演赖声川说,剧场的绝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我们怀念一种声音,“各位观众,距离演出开始还有10分钟,请您尽快就座”。我们怀恋某种感觉,和其他人共同“在场”的群聚感,“看”与“被看”的互动感,电影片头龙标音乐响起时的仪式感。在剧场、电影院里共渡的时光,我们流泪、大笑、沉思,悲欢似乎相通。再次踏入影剧院,观众需要适应一种“新状态”——测体温、戴口罩、单场上座率不超过30%……防控红线,保障的是生命安全底线,更是行业基础线;交叉隔座观看,并不会拉远我们与艺术的距离。
让影剧院恢复人气,离不开优质作品的供给,离不开创作者的努力、贡献和坚持。过去半年,影视和演艺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电影转网上映、芭蕾“云端”起舞、戏剧线上互动……冰面下依然孕育着求变的洋流,积蓄能量,潜心创作。如今,影剧院开门纳客,将再次连接起“演”与“观”这条最真诚的交流线。规定的30%上座率,如何重燃观众100%的热情?把握作品类型、预估观众定位、找到宣传基调,考验着从业者精准判断的智慧。电影院复工首日,首部新片《第一次的离别》的上映,正是印证了这种思路。作为小成本文艺片,电影以边疆田园牧歌的唯美成就“治愈系”,定档海报以“久别盼重逢”的温暖入题,赢得观众喜爱。面对影院终端、观众消费心理等各方面变化,现在或许是口碑之作的最佳窗口期。一些小而美的电影和小剧场作品,可以更精准地找到市场和观众;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演出,可以为剧场先行“预热”,产生不错的社会效益,吸引观众回流。
让影剧院恢复人气,更离不开观众的相守、期待和包容。2012年,话剧《窝头会馆》在天津大剧院迎来百场演出。演出结束,掌声雷动,场中观众高举精心制作的大红条幅,“百屉窝头津门留香,甲子人艺经典永存”。演员何冰鞠躬致谢,“大家给的这份感动,让第100屉‘窝头’蒸出了别样的味道!”这番话和这个场景始终烙印在观众心里,让我们明白——好作品培养好观众,好观众与好演员共同将精品推向经典。同样,行业复苏的希望也在观众。做好观众调研,演出和影片安排多听听观众呼声,让观众最期待的演出优先上演,帮助观众找回对影剧院的亲切感。
艺术是生活的镜像,生活给了艺术再创造的灵感和力量。影剧院的回归,本身就是人们抗击疫情勇气和底气的写照,我们有理由呵护这份来之不易。银幕亮起、大幕拉开,我们终会与平凡而美好的日子重逢。
(来源: 人民日报,有整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