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话题预测:基层减负
申论话题预测:基层减负
一、背景信息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减负至今,成效如何?基层干部群众还有哪些意见建议?人民日报的《来信调查》栏目对黑龙江、河南、湖南三省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不少基层干部普遍有减负效果很明显的感受。同时,也存在“一人多岗”、重复工作、考核过多等负担过重体现,以及少数职能部门转嫁责任,“事下人不下,责下权不下”等变相减负、假减负问题。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等方面提出20项务实举措,旨在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相关意见的发布,既体现了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也契合了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减税降费统计核算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15109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2725亿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确保所有行业税赋只减不增”,并确定了“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的目标。前三季度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按照这个进展,全年完成2万亿减税降费的目标应该说是可以实现的。
“我到过一些贫困地区,温饱解决了,但红白喜事花钱太多,搞一个婚礼花多少万,一下子又返贫了。希望你们通过乡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给大家减负。”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山东考察时曾这样对农民说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明确指出,要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一言以蔽之,移风易俗,利国利民,众望所归。
二、理论解读
1.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各地区各部门在繁文缛节上做“减法”,在务实作风上做“加法”。前11个月,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6.28万起;全年省区市文件、会议同比分别压缩39%、37%。从少开会、开短会,到少发文、发好文,从避免“资料大比武”到杜绝“作秀式调研”,一系列措施,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指出:“基层减负年”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2.切实解决教育系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对于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责,才能扎扎实实将减负工作一抓到底、求得实效,让广大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为教师减负就是给教育“加码”。只有给广大教师“松绑”,让他们从各种非教学任务中脱离,才能让他们将精力更充分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这样,老师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回归课堂、陪伴孩子,真正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这既是回归教育初心的选择,也是建强教师队伍的要求,还是呵护孩子成长、回应家长期待的举措。
3.“风俗,天下之大事也”。但是一些乡村存在的陈规陋习,为害不浅。比如,天价彩礼导致一些适婚家庭债台高筑,酒席泛滥让人情债不堪重负,“白色消费”造成极大浪费,这无不说明:那些陈规陋习真该改改了,早改早好。
三、写作参考
(一)标题
1.整治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2.赋权减负,激发创新活力
3.为教师、家长减负孩子才是焦点
4.设婚丧操办标准别越界
(二)论点
1.对于为基层减负工作本身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必须拿出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下大力气坚决整治、持久整治。
2.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其直接目的是为企业减负,但实施的过程,其实也是深化改革的过程。从营商环境的优化、减税降费过程的动态评估,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和央地收入划分的调整,这都是实打实的改革。
3.教师不合理负担是多年积累造成的,有一定的复杂性。给中小学教师减负,切忌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应坚持分类治理,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
4.以行政手段介入民间“婚丧嫁娶”事务,有两个基本原则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抓住最突出问题”以及“非必要而不为”。
(三)开头
1.说一尺不如干一寸,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实干担当的大敌。近日,中办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把干部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干实事、聚精会神下实功,就是对实干者最好的撑腰鼓劲,有利于进一步营造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社会氛围。
2.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减负,事实上教师也需减负。对广大教师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利好,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众所周知,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一直以来,填表、考评、比赛、评估等种种非教学任务让教师不堪其扰,负担日益加重。为教师减负成为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要知道,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教得好不好,教师队伍怎么样,直接关系当下教育质量,影响教育长远发展。
3.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等方面提出20项务实举措,旨在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相关意见的发布,既体现了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也契合了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4.“拿不出高额的彩礼钱,致使儿子迟迟结不了婚”,“有丁点事都要办个酒席,收些人情钱”……近日,人民日报记者深入部分农村地区,专题调研农村移风易俗的有关情况。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已经认识到,推进移风易俗,眼下看,每家都是受益者;长远看,子孙们更是受益者。
(四)论证
1.对于基层减负中未触及、仍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妨用辩证思维和长远眼光来看待。一方面,客观看清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无论是纠正“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的惯性思维,还是扭转“责任状”、督导检查“反客为主”的过度问责,抑或是破解“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的政绩观错位问题,都需要有一个治病去根、久久为功的过程。另一方面,客观看清问题困难的可矫正性、治标治本的可操作性。基层减负工作之所以短短几个月就深得人心,关键原因就在于不折不扣抓落实,每一项减负举措都直指基层负担重的堵点、痛点。发扬“讲认真”精神抓整改,增进“钉钉子”耐心抓落实,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为基层减负工作还可以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对于为基层减负工作本身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必须拿出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下大力气坚决整治、持久整治。正式发文少了,但“通知”多了;检查考核次数少了,但单次检查考核内容多了;职能部门的职责少了,但考核问责的权力却多了……这些减负“走过场”“务虚功”“甩包袱”的问题,让减负措施大打折扣,不仅没起到化繁为简、化压力为动力的实际成效,反而给基层添乱添堵。就此,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以主题教育和年终总结为契机,继续查摆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痼疾,大刀阔斧删繁就简、革除积弊,真正让广大基层干部从过多负担、过度问责中彻底解放出来。为基层减负,犹如一次提质增效、改进作风的大练兵。只有将正风肃纪进行到底,减负的成效才会实实在在体现出来。
2.减负,先要摸清负担来自何处。教师负担重,既有教育系统自身原因,也有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足等深层次原因,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例如,有的地方工作刚安排就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要求老师在微信群中上传工作照片、视频,重留痕轻实绩;有的地方培训走过场、搞“摊派”,人数不够教师来凑,培训内容脱离教育教学,让教师疲于应付;有的地方搞庆典、招商、拆迁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也要找教师、进校园,等等。消除这些不合理现象,需要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形式主义顽瘴痼疾,确保减负真正取得实效。
教师不合理负担是多年积累造成的,有一定的复杂性。给中小学教师减负,切忌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应坚持分类治理,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治标”之策,是突出重点,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严格控制涉及学校的检查评估项目、实行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制、精简规范各类填报工作、严格控制借调教师、规范各类教师培训等;“治本”之策,则是协调好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提高专业水平,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实实在在为教师松绑减负。同时,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充分考虑区域、城乡、学段等不同特点,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
3.既然是陈规陋习,就说明那些“规”那些“习”存续时间已久,有着较为顽固的生命力,很难一下子改变和消除。但是,只要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专项文明行动,特别是找到切入口,运用好点子,抓住关键处,就能事半功倍。
什么是切入口?从面子入手。“宁荒一年田,不丢人情场”,农村是熟人社会模式,面子大于天。结婚索要“天价彩礼”,要的是面子;离土又离乡的年轻人返乡大办丧事,办的也是一个面子;有人办酒席,邀请了就得去,去了就得上礼,为的还是面子。爱面子,顾面子,讲面子,并非全是坏事,也是中国人重“礼节”的写照。但受陈规陋习拘束,被歪风邪气“绑架”,以至硬撑面子,甚至因此返贫,则就必改不可了。
(五)结尾
1.“须知今岁今宵尽,似顿觉明年明日催。”新的一年大好时光,正待奋发有为的新书写。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尤为重要。久久为功打好基层减负攻坚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努力作为,一定能筑牢基层治理的地基,托举起一个更加朝气蓬勃的中国。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敦风化俗,久久为功,只要持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仅能够改变陈规陋习,更能塑造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