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热点:莫让桂花巷里无桂花
热点概况
9月7日早上,成都市民黄先生刚来到上班地点桂花巷,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桂花巷内两边的桂花树一夜之间全被砍掉了!巷内有店家表示,周末开始砍的,“砍了整整3天”,“砍之前,没任何人来说过这事,事前也没有任何部门通知过”。桂花巷被“剃了个头”,让很多成都人倍感痛心。在许多当地人的眼里,桂花巷是个很有底蕴的地方,不仅一到秋季就金桂飘香,还包含了许多特殊的历史记忆。可现在,一通“修理”猛如虎之下,桂花巷恐怕很难“桂花飘香”了。现场图片显示,一截一截的桂花树残枝,散落在街巷,半截树干光秃秃地立在那里,和之前那种郁郁葱葱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长得好好的桂花树突遭集体砍伐,原因是路面景观打造。街巷景观治理是城市综合治理的一部分,本无可厚非。可景观打造就只能以砍伐桂花树这样“煞风景”的形式进行吗?
各方观点
新京报:那些本来很有味道的桂花树,就这样被简单粗暴地锯断处理,景观治理成了破坏,焉能不让人遗憾?
新华每日电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特别是基层权力微运行,必须要有察民冷暖的共情感知能力,让脚跑起来,让心热起来,让常识和敬畏常伴身边,才能枝叶长青,赢得群众支持。希望乱砍树的新闻再也不要出现了。
人民日报:桂花树定植后,常规需要8至10年才能现花。几十年的树木,没有经过批准认可,施工方怎能一砍了之?即便事后可以追责、处罚,但那些被砍伐的树木却无法重生,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令人心痛!
深度分析
(一)暴露出的问题:
1.基层治理中的责任缺位。
在一些项目中,有些业主单位只管项目发包,不管施工质量,缺乏跟踪;有些管理部门只管核对审批程序,对施工过程缺乏了解渠道,缺乏预防手段;有的施工企业只求省事,不替群众着想……这些典型的“责任心走不出文件袋”,是肢端麻木。
2.情感缺位。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百年树木,都是城市生活中美丽的情感具象,更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对群众普遍欣赏的美好事物下狠手,莫不是觉得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这种“我行我素”“冷漠症”,是情感麻木。
3.执行者素质低
不管从历史文化的传承角度,还是从文旅开发的经济角度,50年以上历史的建筑和树木都应该纳入市级文物保护目录,何况300年历史的桂花巷。可是在具体施工单位和管理者眼里,所谓景观,就是整齐干净新,这才叫锦上添花。可见没有文化真可怕,生生把所谓的锦上添花弄成了买椟还珠。
(二)城市改造如何做
1.监管前置
在城市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书面规划,而是要确保监管精准到位。在桂花巷改造过程中,由于高压电线未入地,和树木交织在一起,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对一些树木进行修剪和移栽没有错。但如何修剪与移栽,不能任用施工方胡来乱来。按照地方园林绿化规定,对于城市绿化段面栽种的树木,原则上不允许进行砍伐或移植,要砍伐或移植也要办理申报手续,而施工方却在手续尚未办好的情况下就大肆砍伐,显然这是监管的缺位与缺失。谁在给施工方撑腰壮胆,监管部门不能当“事后诸葛”,而是要主动作为,做到监管前置,才能避免类似的“野蛮性”施工与“毁坏性”施工。
2.以人为本
注重以人为本,让市民生活更美好,这既是城市发展的本质与核心,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要求所在。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问题,涉及到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就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听听群众的呼声,多征求意见,千万不要为了图快、图省事、图一时的利益而草率行事。
3.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
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是保证公众利益的关键。涉及民生的事业,如果不听专家,不理民意,也不搞听证会,单靠某些领导“拍脑瓜子”,或者少数几个人“合计合计”,打着“服务为民”旗号“搞惦”。轻率实施“决策”,效果肯定不理想,群众也不会买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了严格的程序、充分的民主、完善的法制、有力的监督等现代因素。虽然征求民意有可能费时费力,也有可能推迟某些项目的开工时间。但是,这些都是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参考文章
城市治理需以人为本
桂花巷的桂花树本是成都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因一体化设计,感官上不好看,影响外墙改造在施工单位的野蛮斧锯下惨遭“剃头”,令人遗憾,但遗憾的背后也给城市治理敲响了警钟。这不仅仅是一条百年老巷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事情,类似桂花巷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城市治理中并不少见。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公共环境改造提升也在情理之中。但在城市改造上,尤其是在一些古街古巷的改造上,需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城市因人而生,无民何以为城,城市治理一旦丧失民心是注定不会成功的。城市街巷的景观重塑是城市治理的一环,也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其落脚点是对居民居住家园的美化。但近年来政府某些部门单纯为了追求景观效果和所谓的政绩,不惜将原有的景观推倒重来,甚至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其目的只是为了自己本身的方便,而忽视了居民对居住空间的情感和文化需求,导致居民怨声载道,进而损害政府形象。如桂花巷里的桂花树本是当地一道靓丽风景线,却惨遭砍伐,按照当地相关部门的说法,是为了实施景观改造提升项目,但却忘记了这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已成为一代代成都人的城市记忆,桂花巷的居民甚至还来不及据理力争,一夜之间,桂花巷惨遭“剃头”,“桂花巷缺了桂花香,历史巷少了历史味”,这种失了民意的城市治理,是城市治理人性化的缺失,治理的失败。
不可否认,城市治理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温度,惠民生,以人为本,让居民充满幸福感。幸福感主要来自于精神的愉悦和自由的表达。一个城市如果能为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提供一个较好生活环境的话,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就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会更愿意生活在这个城市中,并为这个城市的建设作出贡献,这样的城市才会更有魅力、有吸引力,这才是成功的城市治理之道。比如韩国首尔用四年时间实施“女性幸福城市计划”,政府投资落实各种便利女性的措施,如改造卫生间,抹平地砖缝,将斑马线与两侧人行道的连接处改造为坡形以方便母亲推婴儿车过马路等,这就是人性化城市治理的典范。城市之善,在其美好;城市之美,在其养民。城市治理只有坚持以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本,才有意义和价值,才是城市发展之道。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然而这个秋季,桂花巷里却少了桂花香。一个个树坑给这份独特的城市记忆留下了伤痕,希望这些遗憾与伤痕能够警醒有关部门切实尽职履责,以人为本,科学治理好居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