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热点:网络营销号专项整治活动
热点概况
长期以来,部分网络账号为获取流量和广告进行恶意营销,有的无中生有造热点,引发社会恐慌;有的冒用权威人士名义,发布谣言误导公众;有的炮制耸人听闻标题,引发群体焦虑和不安;有的恶意篡改党史国史,鼓吹历史虚无;有的诋毁抹黑英雄烈士,消解主流价值观;有的大打色情“擦边球”,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的大搞“黑公关”敲诈勒索,侵害企业或个人合法权益。这些恶意营销行为扰乱了正常网络传播秩序,损害了广大网民利益,应该予以坚决打击。对此,国家网信办近日组织各地网信部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网络恶意营销账号专项整治行动。
据了解,按照国家网信办统一部署,近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网信部门积极作为,腾讯、新浪、今日头条、网易、趣头条等网站平台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平台内网络账号恶意营销问题,集中清理相关违法违规信息,严肃处理涉及恶意营销的网络账号。据初步统计,已清理相关文章6126篇,关停账号18576个。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网信办将组织各地网信部门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压实主体责任,加大惩治力度,对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网站平台、网络账号及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并向社会公众通报处置结果。欢迎广大网民、媒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向网站平台和有关部门举报相关问题,携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主流观点
@网易新闻:营销号的背后牵扯到了太多的利益,因为他们有着自身的影响力,所以他们所发布的言论能够直接引导舆论的最终走向,这也就是艺人一旦出现负面风波之后,背后公关团队首要方法就是寻找营销号进行转移舆论话题的真相,而在这背后营销号同样也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所以等等这些都是有着复杂的利益关联,想要彻底清除营销号所带来的隐患,难度着实比较大。
@网友评论:很多社会矛盾就是营销号在背后挑动的,早该对他们动手了。
深度分析
(一)关注点一:整顿互联网营销号的意义
1. 维护网友利益
2. 净化网络环境
3. 捍卫法治尊严
(二)关注点二:如何规范网络账号
1.严格执法,从严从快处理,直至永久封杀
2.完善平台主体责任,加大监测技术投入
3.发动社会力量,畅通渠道共同监督
面试模拟
近期,国家组织开展了关于整顿网络恶意营销号的“清朗行动”,受到网民一致好评。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参考解析】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大大分散了民众舆论的关注度,从以前全民观看新闻联播,到现在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大V和博主。这本是现代社会的一大进步,但个别网络主体看准了背后的流量商机,经营起“职业营销号”,通过各种蹭热点、博眼球的方式,恶意炒作新闻,大大扰乱了信息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国家组织的这次针对营销账号的“清朗行动”,体现了政府对虚拟社区的高度关注,震慑了潜在的网络犯罪,值得全社会肯定并配合。
首先,保障了网民的合法权益。过去,很多恶意营销账号受到利益驱使,靠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误导网友,无中生有地制造一些矛盾和热点;更有一些账号冒充权威人士,散布谣言;甚至出现了篡改历史、诋毁英雄人物等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些内容伤害了广大网友的感情,误导了民众的基本常识。而此次整治行动能够对恶意营销账号进行关停,无疑是对网民的一种保护。
其次,维护了网络的清朗环境。恶意营销账号的文章通常可以引来巨大的流量,人们或为了批评、或者为了辟谣,或为了泄愤,而进行评论转发,让网络空间充斥着各种不实信息,普通群众难以分辨,相关平台辟谣难度也较大。网信办的专项整治活动为维护网络清朗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
最后,捍卫了法治的尊严。部分营销账号恶意抹黑他人,造谣诋毁,泄露隐私,甚至利用暴力手段进行敲诈勒索,不止违规,还涉嫌违法犯罪。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网络也不能成为法外之地,对于这种新型的互联网犯罪现象予以打击,践行了法治精神,捍卫了法治尊严。
尽管这个专项整治活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仍要看到,这些恶意营销账号绝不会自动消失,为了维持“清朗行动”的胜利果实,不让专项整治成为一阵风,我们需要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继续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我们要继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无效的,实行永久性关停。
第二,压实平台责任。定期与各大网络平台进行座谈,提高网络平台对此类问题的重视程度,要求各大平台压实主体责任,全面排查。同时加强账号实名制管理,加大技术投入,对网络营销账号实现即时监测。
第三,引导舆论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官方平台,对常见的谣言形式、标题党的套路进行普及,提升大家辨别恶意营销账号的能力。同时开通举报督查等小程序,发动群众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