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热点:“双减”政策半年回看
热点概况
“双减”政策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自去年7月中央“双减”文件发布以来,一系列旨在让“双减”落实落细的举措全面推进。截至目前,校外培训机构已大幅压减,培训市场野蛮生长现象受到遏制;校内普遍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教师更加注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科学布置,致力于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
主流观点
@人民日报: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缩小城乡、区域特别是同一区域校际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校内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双减”稳步推进的重要基础。通过深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对优质师资进行高效率调配;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尽可能扩大优质学校的辐射范围;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提供高质量的线上学习资源。惟其如此,才能为“双减”筑牢基础,发挥政策更大效应。
做好“加法”,还需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效率、要效果。比如,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水平,打通学科界限、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在尊重学生个性基础上分层布置作业,等等。推动实现课堂教学与作业布置的科学化、智慧化与个性化,才能让学生在校园内“吃得饱”“吃得好”。
持续推进“双减”,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次数过多、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质量不高和“唯分数”倾向等问题,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办法,真正实现以评价促成长。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选拔评价方式,深化招生改革,优化考试“指挥棒”,畅通和拓宽人才成长的通道。应以评价之“尺”,引导社会从对分数、排名和升学的关注,转为对学生身心健康、兴趣特长、意志品质与实际获得的关注。
@澎湃新闻:目前各地中考仍实施分流制度,高中升学率基本在50%左右,中小学生的升学压力巨大,部分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仍对学生进行考试、检测,部分家长仍加码布置额外作业。
同时,课后实施延时服务、晚自修和双休日托管服务以来,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增加,教师部分课余时间被挤占,知识型学科和素养型学科老师工作量不均衡,主科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安全责任加大,导致一些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地方的课后延时服务由学生缴费为主,暂未由财政投入。一些农村学校、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偏少,经费保障存在困难。
为使“双减”政策获得持久、深层的效果,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深化,施卫东建议进一步均衡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缩小教育差距,同时突出素质教育导向,优化教育评价方式,深化中高考改革,全面打破“唯分是从”“以分取人”“分分计较”的困局。探索中考引入素质学科过程性评价,减少中考科目层层加码,从根本上纾解教育焦虑,降低中小学生及家长在升学考试方面“提优补差”的需求。
同时,各地应因地制宜,建立标准的中小学在校时间管理和具体要求,学校课后服务不必限于校园,博物馆、科普基地、田间地头、企业工厂都可以成为实践基地。减少教师一些其他事务性工作,减轻非教学负担。巡查督导部门应深入学校,开设“双减”信息平台,对反映的情况和查出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和回访。
地方政府应统筹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并纳入政府预算,建立以政府兜底为主、学校和家庭合理分担为辅的保障机制,解决课后服务经费、城乡教师待遇差异等问题,平衡不同学段、学科教师的收入差距,按时足额发放延时津贴。
深度分析
(一)关注点一:“双减”政策的积极意义
1.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是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落实“双减”政策,能够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功利化的教育,将闲暇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既然校外辅导停止了,学生和家长就会更多地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势必督促学校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发挥好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3.能够有效降低家长们在子女教育中的经济压力。“双减”之前,每个孩子一般都不少于2个兴趣班,每天还有托管服务,“双减政策”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给家长减负了。
(二)关注点二:目前执行的潜在问题
1.学校教师实际执行能力不足,压力过大。“双减”以来,给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部分课余时间被挤占,知识型学科和素养型学科老师工作量不均衡,主科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安全责任加大,导致一些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家长不适应。“双减”政策虽然落地,但是中小学生的升学压力仍然巨大,部分家长望子女成才心切,仍加码布置额外作业,校外补习路径断绝,一些家长急不可耐“亲自上阵”却又没有合适的手段与方法,只能越教越暴躁。
(三)关注点三:如何稳步落实“双减政策”
1.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一方面,通过深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对优质师资进行高效率调配;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提供高质量的线上学习资源等方式,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缩小城乡、区域特别是同一区域校际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校内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政府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偏远乡村地区教育财政拨款。各地方政府应统筹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并纳入政府预算,建立以政府兜底为主、学校和家庭合理分担为辅的保障机制,解决课后服务经费、城乡教师待遇差异等问题,平衡不同学段、学科教师的收入差距,按时足额发放延时津贴。为乡村留住老师,保住乡村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2.促进家庭发挥正向教育功能。加大《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指引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正向作用。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通过网络媒体渠道积极与家长互动交流,为家庭教育排忧解难,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再次,国家应该多关注双职工家庭的福利待遇情况,减少社会上过度加班的问题,为青年父母创造亲子养育、亲子陪伴的机会。
面试模拟 自2021年7月中央出台“双减”文件以来,已经过去半年。围绕“双减”政策,社会上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你如何看待“双减政策”?
【参考解析】
双减政策是2021年我国开始推行的一项教育改革政策,政策推行半年以来,已经取得很多阶段性成果。
之所以推出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是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落实“双减”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功利化的教育,将闲暇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外,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可以推动学校提高教学水平。把课堂时间利用好,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发挥好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最后,此举也能够有效降低家长们在子女教育中的经济压力。“双减”之前,每个孩子一般都不少于2个兴趣班,每天还有托管服务,这些花销给许多家庭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双减政策”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给家长减负了。
但是,“双减政策”在推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第一,依旧有违规课外补课的现象。当前,我国优秀教育资源依旧匮乏,学生升学压力依旧很大,很多家长在意识层面并不接受让学生放松心情,健康全面发展的理念,依旧笃定“分数是学生命根”的思维,由此导致违规校外补课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学校教育水平存在跟不上的问题。双减政策为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秀师资较少,导致这些地区无法达到让学生既学知识又长见识的教学要求,长此以往可能进一步加重受教育机会不公平的问题,这无疑会违背双减政策出台的初衷。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还是以学习成绩、学生升学率等因素为主,许多学校在安排课后托管任务时,存在着变活动课为习题课等现象,既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又会加重主科老师的工作负担。
要持续推动“双减”落地,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还需学校内外同步推进,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
首先,政府部门应出台一揽子政策,引导助推企业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待遇水平,媒体也要多宣传“大国工匠”等典型,以此在社会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氛围,让家长逐渐摆脱“升学焦虑”,而逐渐接受新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改变考核制度,不再以考试成绩、升学率等指标来考核学校业绩。同时加入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动手能力水平、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指标,由此督促学校转变教学思路。
最后,各地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育公平。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校长、教师轮岗制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展网络课程,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共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未来的青年一代能够在“双减政策”的帮助下,收获更加健康快乐的人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