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备考资料——用文化创新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磅礴精神力量。【批注1】立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磅礴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批注2】分论点1: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批注3】理论论据论证分论点1。十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涌现出许许多多“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批注4】事实论据论证分论点1。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奋斗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新时代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的全过程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大众化、生活化,不断提高全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培根铸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批注5】分论点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批注6】理论论据论证分论点2。十年来,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出了《山海情》《功勋》等一系列接地气的文艺作品。【批注7】举例论证分论点2。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命题。迈上新的赶考之路,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完善城乡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构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创作、生产、传播、评价机制,推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批注8】分论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批注9】理论论据论证分论点3。十年来,我国推进了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中国国家版本馆正式开馆,《复兴文库》正式出版发行……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为复兴之路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批注10】举例论证分论点3。当今世界正处于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不断加剧的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价值,通过平等对话、包容互鉴的文化交往,让世界读懂中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将助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篇章。【批注11】总结全文,回归主旨。
(文章来源:《南方网》,有修改)
材料小结
1.核心内容:用文化创新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2.理论总结: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重要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为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