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的身影我们并不陌生,夏奥会、冬奥会上他们忙前忙后;进博会上他们为人们指点迷津,娓娓道来;疫情发生以来,无数的志愿者奔波于方舱医院和小区,参与社会治理;各种灾害现场,人们看到一个个忙碌的志愿者身影。【批注1】用案例引出中心论点。志愿者秉持人间善良,无私奉献,用爱诠释道义心肠,是最可敬的人。【批注2】立意:志愿者秉持人间善良,无私奉献,用爱诠释道义心肠,是最可敬的人。
志愿者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者。【批注3】分论点1:志愿者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者。“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中华民族是向上向善的民族,助人为乐、守望相助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之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批注4】理论论证分论点1。当他人遇到困境的时候,我们的志愿者总是出手援助,用行动践行着团结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令人感动。当国家重大活动需要人手的时候,志愿者们总是义无反顾,志愿服务。疫情发生以来,志愿者们逆行而上,不顾个人安危,全力参与抗疫;地震过后,一个个红马甲活跃在现场,送医送药,抢救伤病员,千里迢迢送去钱财………他们无怨无悔,用行动书写着人间大爱,让人们倍感温暖。【批注5】举例论证分论点1。
通过制度创新让志愿者受到善待,善待志愿者就是善待国家未来。【批注6】分论点2:通过制度创新让志愿者受到善待,善待志愿者就是善待国家未来。“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批注7】理论论证分论点2。眼下一些地方对志愿者不仅仅进行道德奖励,同时还赋予了新时代的奖励内涵,比如有的地方实行了积分奖励制度,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将得到积分,除了作为单位评选先进的条件之外,还会让志愿者得到实惠。当志愿者和家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志愿者凭借着自己的积分就可以享受照顾服务。诚然,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不是为了回报,但是我们的社会必须有这种激励机制。人类文明进步的恩泽需要光照到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有爱付出必有爱的回报,这也是精神文明的要义所在。【批注8】事实论证分论点2。
志愿者,与大爱同步,与时代同行。【批注9】分论点3:志愿者,与大爱同步,与时代同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志愿者的支撑,没有志愿者参与的社会治理将是不完美的。志愿者是我们国家不可或缺的爱心大使,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力量之源。【批注10】理论论证分论点3。
新征程,新使命;新征程,新风景。爱心接力需要传承,志愿者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志愿者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资源。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必须薪火相传。营造文明大厦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人人都是建设者和参与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让我们勠力同心,笃行不怠,共建人类文明大厦,让品格高尚的志愿者受到应有的善待,共同推进人类文明和进步。【批注11】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有修改)
材料小结
1.核心内容:用“志愿”奉献社会,用爱心温润人间
2.理论总结:
12月5日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