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务工农民与企业“技”不对接形成的尴尬场景,近期在苏北频频出现。
春节期间,泗洪县公布了企业用工总体需求情况,仅县经济开发区就需要用工约9000人,其中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约7000人,但至目前,很少企业招满工人。美迪洋皮革老总无可奈何地告诉记者:“我们计划招聘员工300人,但几场招聘会下来,只招了不足百人。”
一边是企业需要大量的工人,一边有大量的农民工依然找不到饭碗。宿迁市目前仍有3万左右的返乡农民工工作没有着落,企业招不满人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民工技能与企业需求亟待“同频共振”
据统计,泗洪县17万外出务工人员中,自去年以来有1.4万人返乡,其中60%左右拥有一技之长。再加上周围安徽等地劳动力,按理说,泗洪县开发区招聘9000人的计划应该很快可以实现,可结果却如上所述。
泗洪劳动保障局局长汪荣中分析认为,“企业虽然为农民工提供很多岗位,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少岗位大都是技能型的,没有经过培训的工人难以胜任”。
宿迁市劳动就业处主任张永生认为,农民工的技能与企业技能不相匹配状况的矛盾近年逐渐显现,今年尤为突出。缺口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比如,为应对金融危机,不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要求工人的技能在提高,即使返乡的农民工拥有一定技术,但也不一定符合企业要求;另外,因返乡农民工务工地大多在发达地区,他们拥有的技术返乡后暂时还没有企业能提供岗位。他举例说,有些在外地做磨具的农民工,希望回乡就业,可目前当地所能提供的大多是缝纫、电子等,却难提供磨具这种工种。
宿迁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王杰认为,目前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只是一些基础培训,而企业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必然需要新的工种。所以,要使企业用工需求与农民工培训“零距离”对接,最好的办法,就是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尤其是一些特需的工种,能与劳动部门共同培训工人,并为此付相应的培训费用。
据介绍,泗洪县政府牵头,从去年开始,县职教中心和波司登共同建立培训基地,根据企业需要,设置培训项目,每期培训农民工150人,已经连续办了10多期培训班,工人全部进入了波司登。
新一轮“技工荒”凸显苏北加速转型瓶颈
和前几年“就地培训,异地就业”情况不同的是,近年大量的技能型劳动密集型及高科技企业纷纷落户宿迁,宿迁仅*自身培训已不能满足产业工人的巨量需求,必须在更大的空间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宿迁市政府一位官员谈起三年前泗阳千仞岗服饰3天招到5000名熟练工人,依然激动不已,“但这样的盛景如今已很难‘复制’”,他说,春节前后,大量的企业端出了招工盘子,习惯性地要招“一进来就能上机操作”的熟练工,想通过眼下的“民工返乡潮”招满所需熟练工人,实现无培训成本的产业振兴,“看来过于理想化了。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用工计划,提前谋划,实行本地与外地招工与自我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技工荒’”。
记者了解到,早在3年前,苏南一些大型纺织企业就和河南等地的职校实行紧密式挂钩培训,所有毕业生都进企业。出现新一轮“技工荒”的地方,在加大对本地工人技术培训的同时,不妨“走出去”,挂钩培训,让外地的学校培训生源,再到苏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