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试卷重要组部分就是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是得高分的重中之中。申论考题的答案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它源于材料,但却不等同于照抄材料。所以考生能否读懂材料,特别是读出材料所隐含的言外之意则尤为重要了。而能否读懂材料除了要有一定的阅读技巧之外,还要对申论材料的特点有一定了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从9·17联考的真题中我们看到,其申论材料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时效性
其实无论是国考、省考还是联考的申论材料都会选取当年对于中国发展具有深远发展的热门事件进行能力考察,如2010年的918联考就考察了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如果关心时事的同学会发现,山西省在4月15日省政府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了《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所涉及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配套规定,吹响了煤炭资源和企业兼并重组攻坚战的号角。由于此举关系到众多利益纷争,同时关系到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脚步,中国改革已经逐步进入到了攻坚期,也是艰难期,而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映出我国改革的意志仍然坚定,使群众能对改革仍然积极乐观,故此事影响深远,各新闻媒体与网站纷纷进行专题追踪报道。所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整合可以说是当年的一件大事。而9·18联考就选取了这个视角,一方面可以考察考生有没关注时事,另一方面还可考察考生能否通过此事感知到中国整体的战略布署的深意。
2009年的9·18联考就考察了网络的辩证作用,2009年两会后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并与网友在线交流,体现出网络问政的倾向;同时在2008年12月南京“周久耕事件“通过人肉搜索而广为传播,”人肉搜索“也迅速成为网络热词。所以在2009年9·18联考就选取了这样的视角,是在新形势下去反思网络对我们政治与社会带来的种种影响,正合时宜。
可见,申论材料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与针对性,这一点要引起考生的重视,在联考前一定要每天关注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网站,通晓时事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第二、无序性
无论是联考、省考还是国考,申论考察的实质是模拟公务员工作中面对纷繁的事项,必须进行加工,所以材料都是半成品,需要应试者进行合并加工,才能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而这种半成品就表现材料之间是无直接的联系,而是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材料的这种无序性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使申论考试更能区分出考生的水平。但是只要我们掌握阅读技巧,还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其内在逻辑,即特定事实及其表现、危害、原因及对策。
材料的这种无序性、间接性和隐晦性提醒我们,在阅读时要与材料的思考、整理同步进行,在概括段意后还要思考此段与上文或下文的哪一段相呼应?如果此段带有结论性的材料,那么其他材料中有哪些案例是证明这个结论的?如果材料中是一些数据,那么这么数据支撑的是哪一段的结论?哪些段落是说明原因?哪些段落提出对策?
通过以分析,我们发现申论材料具有时效性和无序性的特点,那么我相信在联考中这个特点也将会持续下去,所以我们估计:
第一、2011年的联考也将会围着着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时事热点进行出题;所以我们要对2010年下半年及2011年至今的时事大事进行梳理,从而把握时代脉搏,如微博的流行引发全民参政的热情高涨、郭美美事件所引发的对红十字的信任危机促使我国慈善事业的自律与改革、物价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引发民生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等众多的时事热点都需要我加以关注。
第二、根据材料的无序性提醒我们一定要对阅读技巧熟练地掌握,否则会被纷繁复杂的材料所淹没。而通过对2011年国考的材料分析,我们发现它考查了以往国考中都没有涉及到的文化方面的问题,文化维度成为申论考试命题的黄金热点,而它借助的切入点是黄河的治理。也就是说我们要从普通或常见的话题中,如环保,提炼出更高的理论内涵,它需要我们更多的宏观把控能力。而2011年424联考则选取了通过人口普查引出众多的民生问题,如入园难、人口老龄化问题等,其中的写作题“家底”出得比以往更加隐晦,因为它具有比喻的意味。所以估计9·17联考中材料及出题的风格及难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持平。
以上观点,仅供考生参考。最后华图网校专家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