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解析(2009年天津、陕西、湖北三地联考——47)孔子尝日∶“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答案】C,该文段分为前后两部分,“然而”弱转折词之后是文段论述的重点,“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 “死是生的延续”同义替换得出C选项。
因果关系。主题句往往出现在结论之后,因此,结论之后是重点。
真题解析(2011年424联考——34)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库里有常见食物的各种维生素含量。有人统计了各种食物在“生”和“熟”状态下的数据,剔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得出了各种维生素经过加热之后的损失比例。虽然这些数据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是足够我们得到一个有意义的印象:维生素A和E受温度影响不大,食物加工为熟食之后损失10%左右,维生素C的损失是16%,而维生素B1最不稳定,损失为26%,其他的维生素也基本上在这个范围之内。总体而言,把食物加热做成熟食后,维生素的损失大致在10%~25%之间。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
A. 生食与熟食的维生素含量没有差异
B. 食物中不同维生素受温度影响不同
C. 加热对食物中维生素的破坏是有限的
D. 加热后食物中维生素损失的比例
【答案】D,文段尾句“总体而言”为表结论关系的关联词,后面的内容为作者想要论述的重点,“把食物加热做成熟食后,维生素的损失大致在10%~25%之间”,说明了加热后食物中维生素损失的比例,故而选择D。
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就是文段重点,因此,条件之后是重点。
真题解析(2010年9月18日联考——22)我国海区的潮汐资源以福建和浙江为最多,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潮汐发电时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利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然而潮汐发电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只有潮汐水电站建在合适的地理位置,并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我国朝夕资源的分布情况B 我国潮汐资源的利用现状
C 潮汐发电的必要条件 D 潮汐发电需要突破的技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