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马拉松长跑一样,公务员考试报名也是选手们互相盯着对手的报名情况,逐渐发力。”南京一所大学研三学生小吕感叹。16日,考生们终于开始逐 渐发力。继第一天报名人数破万后,截至16日下午4点,报名人数已达58304人,比第一天增长近5倍。而15日最热全国政协办公厅“综合调研与文稿起草”职 位也遭遇激烈竞争,被潍坊市坊子区国家税务局“办公室科员”职位所取代。而江苏职位的报名情况依旧“偏冷”,不过凭借国土部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一“办公室 主任科员”职务首次杀入“最热十强”。
最热职位转落山东潍坊国税“科员”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进入第二天,截止到16日下午4时,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过审总人数已达58304人,相较于前日同时刻数据,增加了49155人;已报考的职位也由16日的1687个增长到5037个,52%的职位已经有人报考。记者发现,在所有职位中,政协全国委员会机关全 国政协办公厅“综合调研与文稿起草”与上海海关副厅级隶属海关稽查部门“风险管理”两个职位报名人数已过千人。
而每年为考生关注的“最热职位”依旧竞争激烈,继首日全国政协办公厅“综合调研与文稿起草”以“300人录1人”的比例夺得最热职位后,16日这一最热职位悄然发生逆转,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国家税务局“办公室科员”职位以“491人录1人”的比例逆转。这比去年的厦门海关“现场监管”职位 463.5:1还要高,竞争十分激烈。而从16日出炉的职位“最热十强”来看,不管对学历还是基层工作经验,基本上都符合“低门槛”这一标准。
“门槛低也就意味着竞争过于激烈,对于考生录取其实并不有利。”我省一位公务员考试专家介绍,其实考生在满足职位条件的基础上,眼光并不一定要 盯在这些最热职位上。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一些冷门职位机会可能更大。比如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人事监察科人事管理”职位、新疆区气象局伊犁哈萨克自治 州气象局“办公室信息管理科员”等西部地区的职位可以说到了“无门槛”的地步,考生们不妨考虑。
南京一职位跻身“最热十强”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首日,江苏的500个职位遭遇“冷遇”,只有250多人报名通过审核。像江苏国税400个职位竟然遭遇“零过审”,这也让不少考生心里揣测,难道江苏的考生都在观望?
而在16日,江苏的考生逐渐开始发力,不过从数据来看报名人数刚过500,江苏国税400个职位16日终于迎来超过200名考生的过审,不过像银监会江苏监管局只有5人过审、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只有2人过审、财政部驻江苏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甚至还是“零过审”,仍然处于“偏冷”状态。有考生在公务 员考试网站感叹,考生心理素质绝对一流:“不见兔子不撒鹰”。
江苏的国税、海关招收人数多,条件相对宽松,因此历来都是考生争夺的焦点。为啥今年报考情况偏冷呢?省公务员考试专家认为,今年这些部门岗位要 求也并不严苛,以本科应届生为主,专业也多集中在会计、统计、财务等专业,新闻类、计算机等专业学生也有不少需求,可以预计报考热度肯定不会弱,因为考生 还是会做一个横向的比较。至于目前的冷清,是考生不敢轻举妄动,还在观望所致,估计到了报名中期,随着考生“发力”,冷热即会逆转。
虽然江苏职位整体表现不佳,但也有异军突起者,16日国土资源部直属系统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一个“办公室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就首日跻身国家公务员考试二天来“最热十强”,这个只招1人的职位迎来191人报名。
“裸考”族书城买书临时抱佛脚
“我们寝室有一半人准备报考,隔壁寝室4个人,全都考。”在山西路一家大型批发书城内,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林超华告诉记者,随着 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的开始,一年比一年热闹的“国考”正式拉开帷幕,各大书店也迎来了新一轮的“购书”潮。记者16日走访南京以批发业务为 主的图书城和各大零售书店了解到,“国考”相关书籍16日的销量较前些天几乎翻番,前去购书的多是临时抱佛脚的“裸考”族。
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赵新即将本科毕业,16日上午,他上网浏览了公布的招考职位,根据自身情况将目标初步锁定在了国税系统,下午就来到书店,开始 采购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等相关教辅教材和公务员考试真题。“国家公务员局曾经发布过公告,说市场上有一些假冒伪劣的辅导书,所以我主要是来买近些年的 真题。”赵新告诉记者,买了这些书也就随便翻翻,“不一定有时间看。”
从今年年初开始,赵新就开始为考研做准备,但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国考”信息。“如果考研和考公务员都成功了,你去哪个?”“当然是公务员。现在 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挺吸引人的。”在假设的选择面前,赵新回答得不假思索,但同时也坦言,相比之下,自己为考研做了很多,在公务员考 试上的付出极少。
“网上叫我们裸考族,也有说是考碗族的。但我不在乎。”赵新告诉记者,工作越来越难找,像他这样的大学生一般企业起薪也就2000元左右,而房价一年年地涨,“找个更好的工作,有罪吗?”赵新反问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