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组织类题可能是很多考生认为最好答的一类题型,因为答题思路很明晰——一个帽子三个环节,但同时也是模板化凸显最严重的一个模块。基于目前的考官对模板化的反感以及对模板化打分很低的缘故,我认为我们可以在教学员模板化思路的同时也要同时重点讲解如何去模板化,因为如果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模板,那又如何让他们去模板化呢?因此,我认为刚开始基于学员的水平和求速成的心理,我们可以先告诉他们“一个帽子三个环节”这个模板,这样做除了增加他们的自信外还可以让他们对这类题有一个总体的答题框架,不至于答题时走的太远。
实际上,计划组织类题的本质就是做事,我们每个人天天其实都在做事,只不过有的事情大有的小而已,有的事情小到我们几乎不认为我们在做事。比如,举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例子,我们去洗手间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事,但平时我们只不过没有过多的关注而已。但做事有一点是共性的:时间的逻辑顺序。不管任何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事前、事中和事后,只不过我们没有过多留意而已。所以既然做事都有共性,那我们就要遵循它,包括我们的结构化面试题也是这样的,只要抓住这个主线,实际上就不会出现答题时跑题偏题的情况发生,也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解题思路。那么这个主线我们抓住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去模板化。
首先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我们从“一个帽子三个环节”这个解题思路中可以借鉴到如何戴帽子,但是如果大家都对人去戴帽子,势必会造成市面上经常出现的面试书籍中一样的模板——感谢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一定圆满完成任务。但是如果我们对事戴帽子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事戴帽子即要谈谈领导交给自己任务或事情的重要意义、目的等,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模板的问题,因为每个人谈的角度会不一样,也就不会出现模板化的问题。其次就是要学会把“一个帽子三个环节”的答题框架隐性化和变形化。比如“三个环节”是指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事中去组织实施,事后总结。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抹去这些字眼,把这个框架同时隐性化。其实很多题目这个思路很难套用,我们需要具体题目具体分析或者做一个再变形。比如让你推广一个政策法规,我们需要提前熟知政策法规的内容,三个环节就会变成是宣传,落实和反馈。但是无论怎么变形,有一点不会变:时间的逻辑顺序。只要抓住这个主线去变形就会做到既去模板化同时又在答题时不会答得太偏,跑得太远。
总之,把这类题答好是一个过程化和阶段性的问题,是一个由僵化、固化、优化和个性化组成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既要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又要适度跨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