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入户登记到村民大会,从流动人口管理到村约制定,农村基层工作琐碎而繁杂,随着几天来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普遍感受到“村官”们对现在的工作似乎有点“找不到感觉”。
“当初报‘村官’时,考虑最多的还是能否考上。对于专业,似乎没有更多的关注,现在看来所学专业的确是‘适销不对路’。”这是“村官”薛帅帅、丛静、陈欣欣上任几周最大的感受。报考之初,他们都认为到基层工作可以有一番作为,并觉得“村官”是一个非常好的就业机会,要尽力争取。可是现在看来,每天被动地接受临时指派,这让他们多少有点无所适从。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村官”大都毕业于行政管理、中文、工业设计等与农村、农民生活关系较为“疏远”的专业。每想到自己的专业,这些“村官”都很无奈。
“村官”宋吉超有点“找不到感觉”,他的原因是不了解基层情况。毕业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宋吉超被镇上有意安排到拥有多家村办企业的东南村,按理说专业对口,办公条件优越的宋吉超应该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现在还停留在了解村里情况的阶段,对村里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建议。”宋吉超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不甚满意。归其原因,宋吉超说,课本上学的都是关于经济、市场的理论性知识,走入现实,才发现对村办企业、村集体经济各个环节的运作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到目前为止,他仍停留在了解情况阶段,并没有提出实质性建议。
如何改变自己目前的状态,尽早投入角色,是“村官”们目前面对的最迫切的难题。
“饭是一口口吃的,路要一步步走。娃娃们刚走出学校,了解农村基层情况就是第一堂课。如果对农村基层情况一无所知,服务新农村建设纯粹是扯闲篇!”凤林街道办事处凤林社区居委会主任杨机勇教导“村官”陈欣欣的这句话也许对众多“村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吴书香2008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在学校曾任学院的学生会主席,2008年通过参加“选聘生”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提到为什么想来农村,吴书香笑说,“在大三时,也曾经为此迷茫过,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应该干些什么。内心还在考研和就业之间徘徊不定。”“那时,我曾有过去支援大西北的想法,想趁年轻多锻炼自己。”书香说,“看到有‘村官’的选拔,觉得这与理想差不多,就坚定地报名了。”
经过严格的考试、面试、政审等考核,吴书香脱颖而出。2008年9月1日正式在八一镇官立堡村上岗,担任村主任助理。
出生在沈阳苏家屯区的吴书香从未下过田地,更别提是干农活。到村里之后,正好赶上村里水稻遭灾,村委会需要到地里测量受灾后的产量。
“村主任特意给我买了雨靴和迷彩服,带着我就下田地了。”吴书香回忆,当时还不了解田地的情况,换上装备后还觉得挺兴奋,结果却让她大吃一惊。雨后的田地相当泥泞,书香一脚就陷了进去,好不容易拔出脚,鞋还没拽出来。“于是我每走一步,都得再提一遍鞋。”正在书香寸步难行时,村主任却能大步前行,一会儿工夫她就被落下好远。“看来到农村需要学习和了解的东西真的很多。”事后书香一有空就穿上雨靴,到水田地里走一圈看看田间情况。
事实上,书香的努力村里人都看在眼里。村里人记得住,她给每户订做、安装门牌,给村民办联欢会。“村里有十几年没有办联欢会了。”官立堡村党支部书记杨树昌说,书香虽然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但她确实给村里带来文化和活力。不久前,省委来村里组织对书香的匿名测评,参加的25名村民都给她打了“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