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考生:
认为虽然大家都知道不应该随地吐痰,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尽管一些公共场所严厉禁止人们随地吐痰,可又总是忘了告诉人们怎样吐痰、往哪里吐痰。相比之下,向车外吐痰起码暂时让车上的乘客远离了肮脏和健康威胁,所以我觉得,教乘客向车外吐痰虽然并不是治本之策,但这个做法应该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原谅,在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之前,做为无奈下的权宜之计未尝不可。
(无领导小组面试考察的是一个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沟通技巧和合作意识,要实现领导的意图必须先取得彼此之间的认可,特别是危机关头处理危机的能力,否则会激化矛盾,导致两败俱伤。作为领导者,要善于统一意见,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各有各的观点,运用专业词汇把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既能肯定别人的观点,获得别人的信任,也能体现出自己的归纳能力和专业性。)
1号考生:
我同意3号考生、2号考生和5号考生的观点,随地吐痰的乘客和公交司机的行为都有不当之处,刚才三位同学的观点都很好,无论是乘客对于车内环境的漠视,还是司机对于“吐痰向外”的引导,甚至于管理部门极力强调司机的“个人行为”,他们共同缺乏的都是对自我行为的检讨和反思,其实社会公德说到底,就是一种责任意识,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乘客、司机和公交公司在遇到问题时应该通过自律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推卸责任和损人利己。
其实主要责任由谁承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行为主体从这件事情能体会到什么,能从自己的身上找到什么缺点,今后该怎么做。咱们讨论时间已经过半,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每位主体应该承担的责任,通过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说的就是这些,不知道几位考生有什么看法?
5号考生:
我同意1号考生的观点。我觉得关键还是要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弘扬城市文明,从思想意识入手。
4号考生:
但是制度手段更为重要。现在实行依法治国,我认为有必要通过法规和制度来进行规范和要求。例如细化处罚措施,强化监管责任等。
3号考生:
提高思想意识是一方面,但是日常行为规范也是必须予以关注的,例如杜绝随地吐痰,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公德不仅停留在每个人的意识层面,更需要在一举一动中践行。
1号考生:
经过刚才的讨论,对于这个现象思想层面和行为层面,我们都找到了原因,也提出了不少解决办法,此外,我想在治理随地吐痰问题时,管理部门除了处罚手段外,也可以通过提供清洁袋等更为人性化的措施进行引导。3号考生发言思路比较清晰,我提议由她进行总结陈词,大家觉得可以吗?
总结陈词阶段
3号考生:
面试官你好。下面将由我代表我们的组员,向您陈述我们小组经过自由讨论后形成的最终意见。
首先,我们认为这个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公交车乘客随地吐痰的恶习,另一方面反映了公交司乘人员对车外公共环境的漠视,这两种行为的本质,都是缺乏公德意识的表现。目前中国在各方面的影响力都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如果国民素质、社会公德不能迅速跟上,就会出现诸如本题所描述的不和谐的现象,甚至损害中国的国民形象。
其次,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缺乏主动维护公德的自律意识;第二,社会环境监督不力,例如处罚措施不严;第三,社会风气倡导不足。
之后,我们小组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展开了重点讨论。
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一是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让每个人都能对随地吐痰建立应有的耻辱意识。二是进行技能培训。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合适的渠道教大家该如何应对非吐不可的情况,如身上常备纸巾等。第三,改善卫生设施。增设公共场所吐痰专用桶或翻盖垃圾桶。第四,有效罚款。用惩罚来唤醒意识,还可以让随地吐痰的人当义工,从维护市容的工作中得以自省。
作为个人,关键还是自觉来约束可能产生的不文明行为。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对该现象的看法,谢谢考官,谢谢各位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