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环球时报》载文称:“改革开放”前我们穷,过节就意味着“发食品票”,有了食品票配额就能买酒买肉,可以过上几天有油水的日子,很少探究那节的原委。“改革开放富起来”之后,我们传统节日和西洋节日一起过,但无论洋节和土节渐渐都失去了“原味”,变成了商业化的美食节和购物节,这和穷的时候过节就是“暴撮”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异化,注重的是形而下。那些节日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变成满足下水的节日,甚至成了****横行的节日。钱花得越来越无度,油水越来越足,但精神上却越来越委靡。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物质的极度匮乏一样让精神委顿,这是我们20多年前怎么也预料不到的。……人类的祖先,无论中外,他们创立的这节那节,都是出自形而上的精神需求,出自对自然和先哲的感恩,出自对心灵的安抚,因此节日是和仪典和祭祀和祈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过”节能使精神得到净化、提升、安抚,即使是热闹,即使是吃,也是有讲究的,也是精神生活的延伸。而抽空这些精神的内涵,只剩下热闹和吃,甚至演变成推销热闹和吃,变成请客送礼的公关契机,人的心灵何来安宁清净?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过完节上班难免会喊累。
19.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历来被商家视为黄金时节,众商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商场打出打折、让利、抽奖、返券、48小时不打烊的大旗,让人眼花缭乱;旅行社推出“名目繁多”的旅游线路将人们“批发”到各地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酒楼饭庄摆出各种美味佳肴,地方特色小吃,刺激着人们的食欲。
在北京中友各大商场,“买100送125”“买200返200”的巨大横幅点燃了很多人的购买欲望。一位外地来京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北京的返券太划算了,面对这种诱惑很难让人无动于衷。看着人们大包小包如急行军般穿行于各大商场时,我们不能不佩服商家的精明。利用假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无可厚非,但应该看到,国庆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被商家包办后,商家把这些节日变成了“商品”,变成了“卖点”,黄金周也逐渐演变成商家赚钱的工具,完全忽视甚至忘记了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意义。专家认为如何让我们的“节日”不被“黄金”掏空,如何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懂得“节日”的内涵和今天的现实意义,值得全社会反思。
三、申论要求
1.假设你是一名政府机关公务员欧阳××,从2005年12月28日《××日报》上看到了给定材料中的第4~8段内容的报道,请讲4~8段材料中反映的所有问题概括总结,提交本部门领导审阅。字数400字以内。(30分)
2.用400字以内的篇幅分析造成给定材料中(除第4~8段材料以外)所反映问题的主要原因。(20分)
3.根据你在第二题中作出的原因分析,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论述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论述有力;提出的对策要具有可行性。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50分)
参考答案
1.近几年,圣诞节等洋节在我国异常火热和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却被轻视甚至被冷落。由于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的缺乏,由狂欢而引发的各种事故时有发生。一是广州市圣诞夜酒吧爆炸致使多人死伤;二是成都市民用充气棒互相敲打庆祝圣诞节的疯狂行为使广场绿地、路灯等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不可降解的塑料充气棒给土壤和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如何弘扬我国传统和先进文化,使节日过得更有内涵,更具有现实意义,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2.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必然引起各国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合;
(2)中国的传统的过节方式缺乏部分人的正确认同方式,而西方的节日文化却适时地做了补充;
(3)人们的文化意识淡薄,不注意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4)我国传统文化产业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节日内涵和外延的发展;
(5)某些商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把传统节日变成了“商品”、“卖点”,忽视了其文化内涵和传统意义;
(6)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传统节日不能予以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