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7日至9日,黑龙江省2010年公务员招考进行为期三天的面试,共有8625人竞争3493个岗位。据了解,2010年我省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为82000余人,创历史新高;平均录报比例达1:24,录报比例在1:100以上的有115个,比例最悬殊的甚至达到1:658。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而为此费尽金钱与精力者也不在少数。在省直考区面试期间,记者就目睹了部分考生和家长不同寻常的“考态”。
镜头①:爸妈全程“陪护”儿女
7日6时许,哈市下起了雨。7时许,记者在黑大体育馆外数了一下,发现在雨中陪考的家长有五六十人。
来自同江的徐女士挎着一个大包,站在陪考人群中张望着,包里塞着女儿刚脱下来的外套。徐女士说,26岁的女儿毕业于一所师范学院法律专业,毕业三年来一直没找工作,一心要当公务员,“我跟着来,孩子说心里更有底儿”。
陪考家长老张是哈市人,他说他儿子25岁了,但很多事情都靠他拿主意。“孩子不自立,将来怎能当好公务员?”记者问。“咳,现在的孩子不都这样嘛。”老张感叹道。
8时30分许,抽签结束,考生们走向考场,在入口处,一位中年男子突然跳了起来,挥舞着双手高喊:“儿子,好好发挥,老爸祝你成功,一定要成功……”
镜头②:应考花销超过大学学费
8日下午,在黑大2号楼考场外,记者遇到了小伙子隋智新(化名),他刚从理容院赶来,“连发型带化妆花了300多元”。小隋说,他的面试在9日,现在是来踩点儿的。“我也不知道打扮一下有没有用,但好多人都这样做了。”
谈起考试成本,今年7月毕业的小隋说自己花的钱算少的,“我一个同学笔试前报了一个‘签约保过班’,学费一万多,可最后还没过;听说黑大有个学生,笔试、面试两个班的报名费就花了两万多,这还没算面试买衣服的钱呢。”
镜头③:支持儿子“考碗”到底
“我儿子发誓非要考上”,薛先生向记者说起儿子时,脸上洋溢着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源于“他这回笔试成绩考了第一”。
薛先生在牡丹江摆摊卖水果,儿子前年研究生毕业后,头两年找了四个工作,但都是干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合适就不干了,后来又在各地找了几次工作,但都没被录用。
“他感觉用人单位故意难为他,最后干脆不找了,专门考‘铁饭碗’。”薛先生说,儿子的师兄是他的“榜样”,那位师兄毕业后“奋战”了四年,终于考上了北京的国家公务员。
“如果您儿子这次考不上……”“接着考呗,我养着他考,儿子也发过誓,一定要考上……”
画外音 考生不独立能力招质疑
“要是知道哪个考生让爹妈来陪考,我肯定不会打高分。”纪检监督员毛德林(化名)此前当了4年公务员面试考官,他认为,“考生都成年了还要父母陪着考试,可见他们还没形成独立的人格意识。考生都已大学毕业,家长陪考易让人对其独立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画外音 有“舍”未必能“得”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报班花费最多的甚至超过大学四年的学费。“报名者花钱来学习,但学到的都是模式化的东西,面试时未必用得上。”该人表示,公务员招考只是普通录用考试,跟其他用人单位招聘一样,巨额付出未必可取。
画外音 “铁饭碗”正在消失
纪检监督员毛德林提醒,现在公务员的“铁饭碗”正在变成“瓷饭碗”,随着各地规范公务员管理法规的出台,“一旦你在工作中有不作为行为导致重大失误,或者被考核为不合格,你就要被辞退的。”考生应摆正心态,重新审视,公务员并非是唯一且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