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7月26日,甘肃省兰州市凉州区在全区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中,突破常规思维,聘请18名少先队员担当“监考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秉公执法”,在265名参考干警中,当场抓住25名作弊考生。凉州区委有关负责人说,将取消作弊者的考试资格,成绩按零分计算。
一位曾多次参加过监考的干部感叹说:“其实,大人监考要发现考生作弊也很容易,但大人总有顾虑,管得太松就是失职,管得太严又怕‘引火烧身’,往往会形成监考的‘中庸之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凉州区此举因“大人的事小孩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效果不错很有创意
人民网何国庭 小学生担任公检法系统的招聘监考官,有三妙:首先,表明了当地主考部门对待招考工作持有公开、公正的态度。其次,小学生参与监考工作能够排除干扰,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再者,学生参与招聘监考工作,远远超出发现作弊者本身的意义,提高了招考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的参与度,让18名参与监考的学生接受到了一次良好的诚信教育。有创意,值得推广!
荆楚网王翔 一场这么重要的考试,孩子们为什么能揪出这么多作弊的考生呢?因为小孩子不会考虑那么多,不会像大人在担当监考官时常常会有很多的顾虑,管得太松就是失职,管得太严又怕“引火烧身”,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他们会按照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去办事,会以一种人人平等的眼光,毫无顾忌的去跟考生们“较真”。这个社会就需要多些较真的“小学生监考官”。
华龙网“真真” 拿小学生来当监考官,令人莞尔之余,不禁也令人叹服,人情社会的力量,已使所有的“规则”较真,都得仔细斟酌。如果不想退避三舍,就得在情面与道理之考量中颇费周张。竞职笔试,那是仕途竞争,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一行业竞争,其规则的制订者便不得不考虑监考人员与参考人员今后的相处问题。以小学生监考的非常规出牌,尽管有点漫画般的滑稽,却显现了规则设置者的狡黠。
转移风险贻害孩子
浙江在线王学进 从法律上讲,小学生是没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是受保护的对象,不能对其转嫁监考风险;从心理上讲,小学阶段是人生中心灵最纯洁、最美好的时期,应以对他们进行真善美教育为主,而不宜过早地让他们接触社会的阴暗面。
东北新闻网孙金栋 小学生心灵纯洁,让他们站在公安干警、检察官、审判员面前,给叔叔辈们监考,而且发现数十人作弊,干警叔叔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顷刻就大打折扣。小学生们心地纯洁,可能考试从来没有作弊过,经过这场耳闻目睹,知道作弊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无疑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小学生监考中抵御能力薄弱者,就有可能在日后的考试中效仿。
东北新闻网赵勇 这不是看点而是痛点。18名小学生“监考官”铁面无情“秉公执法”,在265名参考干警中纠出了25名作弊人。那一颗无忌的童心令人关注,令人温暖。而考场内由纪检、组织、公检法司组成的精英般的成人监考官们,却怕引火烧身,以中庸之道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敷衍塞责。岂不令人愤懑、心痛。
击中人情社会软肋
中青网李晶星 为什么会出现“监考不监”,调查显示,44.7%的人认为监考人员“不愿意得罪人”,44.1%的人觉得是“考生作弊被抓影响其所在院系(单位)的声誉”,38.3%的人认为监考人员“没有意识到监考是自己应该行使的职责”,还有26.1%的人指出是“作弊太普遍,众怒难犯”。
中国少年网“kids” 儿童的较真,竟然一举抓住了25名作弊考生,这除了“羞煞个人也”的道德效果外,同时也揭示了人情社会的陋习,已严重阻碍了一个规则社会的形成,以至于要剑走偏锋,才可使一场考试获得较为正常的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社会中公正而准确的评价体系的严重缺失。
法律界“安静” 社会上造假成风,对此除了道德谴责之外,还要有遏制造假的制度建设。要加速规则社会的建立,荣耻观、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反思,是一个方面,而法规制度的刚性打造与执行,是另一方面。当严控作弊、打击造假、驱赶李鬼……在维护诚信、打造公平公正的公权力拥有者那里,还常常被“驳不开情面”、“怕引火烧身”、“和稀泥”等心态裹挟了脚步的时候,这个社会的进步,无疑也将被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