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聘任制“试水”切忌单兵突进
今年(2010年)2月以来,作为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深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拉开帷幕,全市约1.4万公务员纳入改革范围。将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类。后两类的职责都是执行,不具备决策权力,但他们拥有独立的晋升渠道,各职级间无上下级关系。深圳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通过职位分类和实施聘任制,将彻底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实现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继大部制改革后,深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迈进了“快车道”。此前,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详细公布了深圳市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内容,改革将把公务员原来“大一统”管理模式划分成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69%的公务员将被划入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中,通过职位分类和聘任制的实施,部分公务员“官帽”将被摘掉,“铁饭碗”变成“瓷饭碗”,独立的晋升渠道让长期困扰公务员的“天花板”问题得到破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历了数次大的变革,其改革的措施多是对机构编制和公务员的职位设置进行调整。由于行政机构和公务员编制超稳定性,以至于以往的机构改革并没有真正打破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痼疾,导致新的行政管理模式在运行一段之后,又会向旧的行政体制回归,跳不出“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怪圈。出现人员和机构越改越多的现象。从此次深圳出台的改革方案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以公务员聘用制为取向的改革,在机制转换等方面较之以往无疑更具现实意义。
按照此次深圳的改革思路,今后将为所有公务员建立与行政职级脱钩的独立职务序列。69%公务员“官帽”被除,“建立独立的职务序列,待遇和晋升重点考虑其年资积累和工作业绩”,显然具有釜底抽薪式的效果——既大规模地祛除了“官本位”桎梏,将职业待遇与官位彻底脱钩,同时也为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让公务员尤其低级公务员有了“官位”之外更加专业化、多样化的职业评价考核标准和晋升通道。由于实行聘任制,可以保证公务员进出畅通,同时也可吸引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参与政府管理,从而提高政府规划、研究和决策水平。
应该说,深圳市此次对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初衷在于,在提高政府行政机构工作效能的基础上,构建公务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运行体制,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仅仅是一种制度层面的构想,而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却并非易事。就深圳此次改革来看,所谓的分类管理,无非是将部分公务员列入只有技术职称和相应的级别待遇而无实职的公务员序列。实行聘任合同化之后,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实行与行政职务级别脱钩的独立职务序列,公务员的待遇和晋升重点主要考虑其年资积累和工作业绩,但如何对他们进行充分准确的考核就显得至关重要。
任何一项制度改革,都会牵涉到对现行制度的冲击与突破,其中诸多利益的触动势必造成新制度的阻力。必须首先对公务员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就公务员聘用制而言,其关键在于引入市场机制,核心价值乃是公平。随着“聘任制的实施”、“订立聘任合同”,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公务员“只进不出”、“易进难出”,人浮于事、职业流动性差的生态。相对于委任制,聘任制公务员的退出机制必将更加灵活。从发展眼光看,抛弃公务员终身制,建立起像企业那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公务员聘用制,也是现代公共行政组织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在这种正确的大方向之下,聘任制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细节设计的深度把握上,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触动政府部门林立、人员臃肿、官僚主义日趋严重等官场痼疾,仅寄希望从某个方面寻找突破口的话,极易徒劳无益、事倍功半,如此既降低了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伤害了政府公信力。(吴学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