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政热点:让人心痛的"悲情劳模"

时政热点:让人心痛的"悲情劳模"

A+ A- 2011-08-22 11:35  |  华图网校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背景材料】

  “儿子早产,老婆为护理儿子一直没有出院。为了大运安保工作,年轻的交警父亲孙震没有向领导汇报此事,也没有为此请假去照顾老婆。大运开幕当天上午,出生68天的儿子夭折,同事知晓后汇报给领导,领导随后电令他回家照顾老婆。他却依旧以工作为重,化悲痛为力量完成任务。”最近两天,这条微博在网络上走红,这名父亲的行为却备受网友质疑,认为他工作尽职尽责没错,但他不是一个尽职的好父亲。

  【相关评论】

  我们应该感谢微博,它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大运安保之星”这种政治光环背后的真实,让我们得以感受到一个年轻父亲丧子后的伤痛、自责和悔恨。只要看看孙震的微博就会知道,他其实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样伟大,也并不想做一个“崇高”的人;再看看孙震妻子的微博,我们就能进一步确定,她的丈夫从来都不是一个泯灭了人性的悲情英雄,他只是“被劳模”、“被崇高”了———据她8月4日发布的一条微博,孙震被要求从8月5日起开始实行“定人定岗制”,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延长至12小时,其余时间要在大队待命。

  【热点评述】

  让人心痛的“悲情劳模”。在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公众确实需要道德楷模,并从这些人的身上汲取榜样的力量。但是,将一个破碎家庭的悲剧不合时宜地拔高,并以此彰显某项活动如何得到了百姓支持,却让人后背发凉。我们需要榜样,但绝对不是孙震这种被刻意塑造的“悲情劳模”。

  这些零星但真实的信息,解释了诸如“孙震为何不回家”的疑问,也将那些被刻意塑造的模范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我们无意去批判“定人定岗”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能否别再以拔高、夸张、过度美化的方式突出一些“典型”。

  带有温情的榜样才是这个时代需要的楷模。如今早已不再是一个民智未开的时代,人们对于孙震、易如国这种“悲情劳模”也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那些乐于塑造先进典型的人不妨在心中掂量一下,罔顾人之为人的基本伦理,让个体幸福完全屈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未必会在民众之中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毕竟,社会进步的核心要义不是将每个人都锻造成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创造一种带有温情的人性化制度。也只有这样的榜样、这样的楷模,才能真正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一句话点评】

  正如前一段被大肆宣传的“最美女孩”余书华一样,在一种非理性的楷模塑造机制下,当事人可能并不会感受到荣耀,而更多地感到的是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孙震其实是一个非常需要大家同情和理解的“受害者”,但愿这样的“悲情劳模”越来越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