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热点时评:"穿马甲"的驻京办与"兜圈式"改革

热点时评:"穿马甲"的驻京办与"兜圈式"改革

A+ A- 2011-09-21 08:55  |  中国青年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驻京办撤销令发布一年后,媒体调查发现,地方政府驻京办改头换面,依旧在京“潜伏行动”。这是一个并不意外的结果。道理很简单——利益纠葛不清,拿项目跑拨款、招商引资、接访维稳,严峻的任务摆在那里,哪个地方主官敢轻易地从游戏中抽身而出?

  “驻京办”穿马甲,背后有沉重的体制改革问题。根本之道,是要从中央有关部委层面,制定明晰的利益分配方法,铲除大量寄生于审批权上的腐败土壤,尽最大努力让“跑”和“不跑”都能被完全平等地对待。否则,再严格的禁令,制造出的也只能是短时间“好转”的“假摔”而已。

  国办去年1月29日发文明确要求,县级驻京办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一律撤销,严禁在京设立新的办事机构。 去年11月9日,625家被撤驻京办名录公布。然而,撤销令发布一年之后,媒体调查发现,地方政府驻京办改头换面,依旧在京“潜伏行动”。(《新京报》9月19日)

  这是并不意外的一个结果。昔日裁撤令下达,有人欢欣鼓舞,也有无数人悲观预测——汤可以换一换,药却换不了,换个马甲“潜伏”下来打游击战是一定的。道理很简单,利益纠葛不清,拿项目跑拨款、招商引资、接访维稳,严峻的任务摆在那里,行政审批制度、接访劝返机制摆在那里,哪个地方政府主官敢轻易地从游戏中抽身而出?这远不是下个决心、下个文件就能迎刃而解的。

  一年多时间,预言被验证:不让叫“驻京办”,就改成“在京工作人员服务联络中心”;不让公然挂牌,就把办公室设到居民小区里;不让以正规身份行动,就“不对外公开身份,甚至不印名片”,搞熟人交往;不让搞驻京办大楼,就托身搞个酒店旅馆变通运作……总而言之,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你让我“名亡”,我就跟你搞“实存”,事儿还是那些事儿,活还是那些活,只不过穿什么马甲见什么人而已。这俨然是对严肃禁令的变相嘲讽。

  棒打“鸳鸯”不肯散,若说都是鸳鸯的态度问题,显然过于轻飘了。有专家说, “关键问题还是惩戒不到位,违规成本低”——这种“加大棒喝力度”的思路,能起多大作用,我也着实不敢乐观。在行政审批权高度集中、权力运行上下等级突出的当下,你把这套游戏规则说得多不堪,都敌不过这套游戏的“管用”——至于是在桌面上运行,还是桌子底下运行,“有甜头”才是硬道理。犹记得全国上下对“驻京办”一片声讨之时,广东东莞市曾总结外省市考察经验,结论就是“重设驻京办”,因为必须加强“和中央部委的人脉资源和资源争取力度”。

  道理已经很明显了,甚至已经是“路人皆知”了,矛盾的核心在于,审批权、拨款权、项目派发权等等这些东西都不愿意触动,上访劝返等游戏规则也一时难改,也就只能靠在责令裁撤、发文禁止这样相对表象的方面,做些文章。这里头有利益、有权威、有传统管制的惯性,总之包裹了太多东西,而这种不触动根本的改革,也就注定了会“名亡实存、死而不僵”,“部”照样跑,“钱”照样进,酒照样喝,礼照样送。

  “驻京办”穿马甲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有沉重的体制改革问题。根本之道,是要从中央有关部委层面,制定明晰的利益分配方法,铲除大量寄生于审批权上的腐败土壤,尽最大努力,让“跑”和“不跑”都能被完全平等地对待,否则再严格的禁令制造出的也只能是短时间“好转”的“假摔”,矛盾只是在变换方式“兜圈子”, “驻京办”这只过街老鼠,也必然每过一段时间就跳到路面上来,恶心大家一番。

  中国很多社会弊端,都需要从根源上寻找病源,开方治病。在土壤和根部不能下决心、花大气力徐徐图之,都卯足了劲在枝枝杈杈上作各种文章,结果只能是一些虚幻的管理泡沫——变化似乎常常有,算得上改革的却不常有,矛盾只是不停地换马甲打游击,矛盾给这个社会制造的痛感,却一而贯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