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民众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在哪里

时事评点:民众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在哪里

A+ A- 2012-06-20 15:01  |  未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央行最近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的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此报告在居民物价满意度、就业感受,以及储蓄、投资和消费意愿等多方面,均有相关描述。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数据是,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3.2%,较上季下降1.7个百分点,是1999年有调查以来同期值中的最低水平。

  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的走低,反映了受调查样本对未来收入状况的预期。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变化所作的估计。从央行此次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二季度居民各项消费意愿均有所增强--这无疑是好事。不过,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在掉入了阶段性的谷底之后,如果长期徘徊,则自然会影响到此后的消费意愿。而消费能否扩大,又跟中国经济的转型密切相关。

  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一路下行,反映出的问题不容回避。过去数年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其实一直在持续增长。如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同比增长了14.1%.但即便如此,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信心并未得到有效激励。

  其中原因何在?其一,过去增长不意味着未来也必然增长;其二,人均收入增长有可能出现增长不平衡的状况,部分人是"被增长";其三,当前整体经济形势不尽如人意,从内到外,复苏与增长是关键词,这样的现实,自然也会影响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似乎再也难以回到之前的乐观氛围中。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转型阶段,转型的使命意味着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需要提升。一个对未来缺少信心的经济,难言是健康的经济。信心是经济发展重要的助推器。所谓"信心比黄金还重要",道理也正在于此。上世纪30年代,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着名的"炉边谈话"重新激起了普通民众对于未来经济的信心,而这样的信心对于美国走出大萧条至关重要。

  那么,今天的中国民众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来自哪里?恐怕至少需要具备两个起码的条件:一是中国经济较为稳定的增长;二是收入分配进入实质性的改革阶段。直接而言,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速度要快于总体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由此,当前"稳增长"的必要性,更充分彰显出来。在2012年宏观经济运行近半年之后,追求中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确实需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没有经济的稳定增长,哪里会有民众对未来收入的信心?当然,"稳增长"究竟该如何稳,那是另一个问题。诸如结构性减税、政经体制的继续变革,以及企业家精神的张扬等,皆是题中应有之义。

  刚刚卸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的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围绕他的"新结构经济学"在北大有一场演讲。他除了"看好中国经济再高速增长20年",也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收入分配问题,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经济结构,使收入分配趋于公平。可以这么说,如果收入分配改革不能到位,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信心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如果居民收入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定然不纯粹是个经济问题,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回看"十二五"规划,其实在收入分配改革方面着力颇多,关键在于落实。比如在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分配比重问题上,"规划"的态度就很清楚--居民收入增长指标为不低于GDP增长指标。换句话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低于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的平均数。不如此,民众难以提升对未来收入的信心;不如此,中国经济发展缺少真正的推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