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中国呼唤更多“无名”站出来
“英雄,您姓甚名谁?您家在何方?在这世上牵挂您的人还有谁?”连日来,福州一个舍身救人的无名英雄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为了救一个非亲非故的落水女子,他连鞋都未脱就扎进闽江。当人们看到英雄遗体时,他依然保持着救人的姿势:嘴巴微张,牙齿紧咬,双手向前环抱,一副拼命要将人往上托举的样子。人们为其壮举震撼不已的时候,却发现连英雄的名字都不知道……
江水无言,英雄无名,但他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馈赠。与“最美司机”吴斌生命最后时刻的制动视频一样,无名英雄倾尽全部气力的托举姿势,好比一座极其壮美的雕塑,其中激荡着人性的力量、大爱的无私、给予的真诚,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与解读,英雄用生命定格的托举形象,就已经具有直击人心的穿透力,因而能让无数人热泪盈眶,召唤着人们自发地追寻无名英雄的名字及其一切。
无名英雄,让榕城福州的市民们进行闪着泪光的追寻,让数十万网民掀起了一场为“无名托举哥”寻亲的爱心接力,不管是面对英雄的照片洒下热泪,还是点击鼠标发送寻找信息,人们以各自的方式追思英雄,同时也在追问自我:在生死悬于一线的危急时刻,我能否向他人施以援手?或者,不那么壮烈,日常生活中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能否做个热心人? 一旦面对这样的问题,人们的心情可能就要复杂起来。有人会义不容辞地选择助人为乐,但也有人会问这样奋不顾身的好人又有多少,会想起“从容”飘过受伤女童身边的那18个路人,会下意识地衡量自己这样做值不值得……
应该承认,注意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利益是人之常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要躲进一己私利的“硬壳”里,无视他人的存在与需要,无视社会的道德与公益,让冷漠、逃避成为一种传染病,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覆盖厚厚的冰霜。在一个道德遭遇寒冬的社会,谁也感受不到温暖,谁都可能是无助的受伤者,人人算计的结果,常常是普遍的“失算”。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社会对“小悦悦”事件、毒奶粉、地沟油等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对张丽莉、吴斌、“油条哥”乃至无名英雄等民间道德人物高度褒扬,这不仅表明了一种普遍的道德追求,更为重要的是,以层出不穷的“最美”现象为代表,一再说明崇德向善依然是社会的主流,中国人完全有力量重绘自己的道德图景,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在物欲横流的考验中,在“陌生人社会”的全新场景里。
这种力量,源于一个民族几千年厚德为善的深厚积淀,源于一种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的有效感召,也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道德律令的驱动。无名英雄作为一个个体,他应该有名有姓地被世人记住,永远为人所怀念。但无名英雄的出现,乃至大量平民英雄、平凡的善行、身边的感动涌现,也是一种无声的呼唤:让更多的“无名”者站出来,为他人做点什么,给社会的温暖再添一把柴。寻找无名英雄,寻找那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也让我们为道德正名,为道德中国的挺立写下自己的证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