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广告词“我靠重庆”意淫了网络词义

广告词“我靠重庆”意淫了网络词义

A+ A- 2012-07-10 09:11  |  人民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自6月以来,重庆多条线路的公交车身上出现了“重庆42℃,利川24℃”、“我靠重庆,凉城利川”、“热!到利川凉快去!”等广告语,推介利川旅游资源。没想到,一个“靠”字被人赋予了网络词语的含义。网友发表不同看法,利川市旅游局负责人解读真正意图。(7月8日《重庆晨报》)

  针对这则广告语的争议,有关方面出来了两个解释:一个是重庆媒体伯乐公交广告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解释说是“依靠”义,广告内容都是通过正规程序审批的。一个是利川市旅游局局长孙福民的“解读”:一、利川与重庆地理位置相近,“紧靠”重庆;二、利川主要的经济流向在重庆,依托重庆、融入重庆、发展利川是利川市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三、重庆是利川旅游的重要客源地,利川旅游发展需要依靠重庆客源;四是利川与重庆的紧密合作关系。

  说这些,无非都是为“我靠重庆”正名。听起来好像蛮有道理,但显得有点牵强附会。这些解释虽有一定依据,但也要正视另一个现实:在公众眼里“靠”还有一种网络语言中的词义,而且这种词义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运用到了口头语言上。

  网络中的“我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近似无厘头的语气词,表示发泄不满、惊奇,以及无所谓的口气。另一种是一个动词,发音和义同“操”,是一种不雅的语言。这个无需过多解释,你懂得。

  广告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运用得好既能起到吸引公众推销产品的作用,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有的还把产品、哲理、情思、艺术等结合起来,达到了多重的审美效果。如一家面条广告:“一面之交,永生难忘。”一种磨砂纸广告:“磨尽天下不平事”。但有的广告词为了单纯追求公众眼球效应,挖空心思的去“创造”,甚至是以低俗恶搞为美,往往超出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如“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等等即是,后被有关部门勒令取消了。

  我国汉语言博大精深,自古以来一词多义现象也实属正常。广告语言在创作广告词时应该力避歧义,不能误导公众读出不健康的内容来,更不能违法。这应该是一个基本原则,也应该是监管部门把关的一个铁律。像“靠”字的近义词还有很多,如“挨”、“临”、“傍”、“依”、“倚”等等,完全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字来代替“靠”字。说白了,“我靠重庆”广告的制作者还是舍不得网络中的“靠”义,“偷奸”了词义,有意混淆视听却“尽在不言中”,造成一种“模糊”艺术,以达到“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效果。出了事后又来装糊涂,自圆其说,进一步模糊公众的智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