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部级真题解题思路
参考思路:
第一题:和以往申论考试一样,此次申论考试第一题依然是概括题。通过审题,首先明确作答任务,即概括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此处要明确“缺失”实际上指的就是“问题”;在作答依据上,明显要求是对材料二进行归纳;作答要求上,注意分条作答,故最好有序号。通过阅读材料二,我们可以发现,首段在引出问题--“缺失”后,后面每则材料都是“缺失”的表现,依次是:第二段,在职人员,压力大,职业倦怠;第二段,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部分人产生心理失衡;第三段,信任和诚信缺失;第四段,职业白领幸福感下降,焦虑不安,边缘人群孤独无助,归属感降低;第五段,心理精神病患者对心理问题缺乏正确认知。依次把材料中关键词提炼出来,在运用自己语言将其串联起来即可。
第二题:此题是典型的阐释型试题。阐释型题分为学术性专业阐释和翻译型阐释。所谓学术性专业阐释即解释词语本身的含义,如2012年的“人防”、“技防”;所谓翻译型阐释,就是将根据材料将词句进行转化,如2010年的国考题目要求“死海”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回答污染造成的影响。“预先失败”在下面一段已经进行了解答,即当前人们的选择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过度依赖专家系统。具体围绕其阐述即可。
第三题:此题看似有难度,实则不难。类似题目在2013年的申论地市级考试中也出现过,第四题是要求答题者概括讲座重点内容。在不知怎么下笔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做的思路进行思考。就此题而言,就是背景是什么、已经做了什么并取得了什么效果,今后为做的更好要注意什么。按照这个思路,结合材料具体进行展开即可。
第四题:短评,对于很多考生可能比较陌生。但2012年曾经考过编者按,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套用那个模式。什么是跟风,跟风的背景是什么,对跟风的辩证分析,怎么规避缺陷。按照这个思路,结合具体的材料来组织答案即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