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招考资讯 >公务员丨校长陪餐制,保证校园“舌尖”安全

公务员丨校长陪餐制,保证校园“舌尖”安全

2019-04-11 16:02  |  华图在线  |  责编:许岩 点击收藏

  一、热点概况

  日前,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用以替代2002年由教育部、原卫生部颁发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本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共64条,新《规定》亮点纷呈,直抵人心,比如除了校长陪餐制,还提出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再比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都可圈可点。

  二、各方观点

  人民网:规定其实是强化了学校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其落实有助于建立起学校食品安全的风险防控体系,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张明芳(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需要注意的是“校长陪餐制”并不是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责任完全转嫁给“校长”,在强化校园监管的同时,对食材供应环节也应加强约束和监管,从源头杜绝隐患,让孩子们吃上安全、健康、卫生、实惠的食品。

  光明日报:新《规定》壮大了家长等群体的话语权。

  三、深度分析

  (一)《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出台的背景

  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适应新时期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简称“四个最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用餐人数日渐增多,供餐形式更加多元,供餐品种日益丰富,学校食品安全引发的社会关注也在不断提升。所以该规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适应新时期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重要举措。

  2.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学校食品营养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如何让孩子们在学校不仅吃得安全,还要吃得有营养,已经成为当前学校食品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3.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教、健全完善学校食品安全依法治理机制的迫切需要。

  新《规定》研究吸纳了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重要精神和具体要求,针对实践中学校在集中用餐食品安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监管不力、沟通不畅等问题,在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理念、机制、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与创新。

  (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的亮点

  1.重视日常监管,建立陪餐制度。

  为了切实保障学生在校用餐的质量,新《规定》提出,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陪餐制度将有助于推动校领导更加重视学校食品质量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地保障学生用餐安全与营养健康。

  2.结合学校特点,作出特殊规定。

  针对学校用餐人员相对集中、学生体质较为敏感等特点,结合近年来学校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原因,对学校作出特殊要求。根据新《规定》,学校食堂不得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此外,对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明确禁止其对外承包或者委托经营。

  3.针对外购食品,明确具体要求。

  原《规定》仅着眼于对食堂的监管,新《规定》则扩展了监管范围,对于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学校,明确要求其建立健全校外供餐管理制度,选择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的供餐单位,并与供餐单位签订供餐合同(或者协议),明确双方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权利和义务,存档备查。同时,对供餐单位提供的食品还应当随机进行外观查验和必要检验,并在供餐合同(或者协议)中明确约定不合格食品的处理方式。

  四、参考文章

  育人除了养“心”还要护“身”

  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简单地可以理解为,以后,校长与学生就要同坐一张桌,同吃一道菜,学校负责人的“饭碗”与学生的饭碗连起来了。食品安全无小事,“校长陪餐制”的实施体现了我们对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视,能够充分保证孩子“舌尖”上的安全,让他们在学校既吃得安全,又吃得有营养。

  育人,其实从来是从心灵到身体全方位的。我们常用“少年强则国强”来勉励青少年奋发图强,其实这句话同样可以理解为对成年人责任的要求。从制度建设角度给青少年更多关爱,让他们从小从一餐一饮中感受到社会的用心,孩子怎能不茁壮成长呢?建设教育强国是全方位的,对一顿午餐的上心,也是另一种“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表现。

  但长期以来,国内的学校往往重学业发展胜过身体成长;同时,营养餐制度尽管已在中小学普遍推开,但发展时间短,监管制度缺失,经验还很不足。负责人陪餐制,就是从制度上要求学校负责人成为学生餐饮的第一担保人。咸淡是否适口,校长先吃一口;卫生能否达标,园长得仔细审核。事实上,那些食品安全出问题的学校,不一定真是违规招标、克扣伙食费,但不上心是一定的。也只有从这个维度方能解释,为何在上海等发达地区高收费的私立学校,也会出现类似恶劣问题。

  可以看到,陪餐制度并不是只盯末梢的监督制度,更是一个倒逼机制,就是通过确保“一把手”在场做“捍胃”者,倒逼校园配餐全链条的安全。当然也有人会问:良策是良策,但好经会不会被念歪,变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后演变成负责人只签个字、走过场?担忧不无道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人们常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校园食品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透明,让阳光照进去,不仅可防止食品腐化,也可防范权力腐化。接下来,就得观察监督的阳光能不能照进去?如何照进去?是象征性地照进去还是实打实地照进去?是短期照进去还是长期照进去?同时,要保证下去检查、落实。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多一些检查就少一些隐患。一言以蔽之,通过强化落实,瞪大眼睛把住关,不让问题食品端上孩子餐桌。

  陪餐制包括整个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落实,有赖校长(园长)负责制的落实,而后者本身又有赖监督制度与问责制度更好运转。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不给违法违规者使坏的机会、作恶的空间,则校园食品安全可期。相信,如果能像重视考试成绩一样重视每一顿饭的营养、健康与安全,那么事故发生率定能大大降低。这正是:用膳正当午,爸妈抄菜谱。谁知盘中餐?校长该清楚。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光明日报,有改动)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11
{literal} {/lit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