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招考资讯 >公务员丨长征必考点(一)

公务员丨长征必考点(一)

2019-05-27 14:40  |  华图在线  |  责编:许岩 点击收藏

  考点一 真题演练

  1. (2016年上海第19题)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历经两年,在( )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A、陕西吴起

  B、陕西延安

  C、甘肃会宁

  D、陕西永坪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长征知识。

  第二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历经两年,红一、红二、红六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长征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难度】中等

  2.(2019年辽宁第13题)红军长征中,最突出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指挥才能的战役是:

  A、四渡赤水

  B、抢渡大渡河

  C、百团大战

  D、直罗镇战役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毛泽东指挥的著名战役。

  第二步,四渡赤水战役,发生于1935年1月19日至3月22日,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的运动战。四渡赤水是一次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突出反映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指挥才能。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抢渡大渡河发生于1935年5月,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主要指挥官是刘伯承、聂荣臻、孙继先、熊尚林等。

  C项: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主要指挥官是彭德怀。

  D项:直罗镇战役发生于1935年11月,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和国民革命军东北军在陕西省富县境内发生的战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巩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主要指挥官是彭德怀、牛元峰。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难度】中等

  3.(2017陕西第13题)关于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

  B、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C、红军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

  D、红军长征的胜利,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长征胜利的意义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使当时中国的革命前途焕然一新。B选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而不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指出,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长征的胜利,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由此可知,A项、C项、D项表述正确。

  【标签】

  【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难度】中等

  考点二 长征背景

  一、战役

  第五次反“围剿”是指从1933年9月25日开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反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战役。

  从1933年9月25日至1934年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口诀: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二、形势图

  考点三 长征路线

  一、路线

  1、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

  2、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

  3、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

  二、阶段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三、“三字经”记长征路线

  瑞湘乌,遵赤渡,沙大泸,夹草吴。

  “瑞”是江苏瑞金,是长征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因此它也是长征的起点。

  “湘”指的是湘江战役。为歼灭中央红军,国民政府在瑞金以西设置四道防线阻击长征红军。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广西与阻击的国民党军血战五昼夜,最终强渡湘江,至此,国民党军设置的四道封锁线被完全突破,因此粉碎了蒋介石将中央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中央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乌”指的是强渡乌江。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红军广大指战员认识到了王明的错误与毛泽东的正确。党中央在听取毛泽东的意见后,由广西转道进入国民党力量较弱的贵州。1935年1月,红军成功强渡乌江,此战还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也为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会议创造了条件。

  “遵”指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处于修整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继续推行的王明的“左”倾错误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赤渡”指的是四渡赤水,为保证押韵便于记忆,这在“三字经”中是仅有的一处,用两个字表达一个知识点。遵义会议之后,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四次渡过赤水河,在积极的运动中寻找战机,调动和歼灭敌人,粉碎了蒋介石将红军歼灭于川黔滇边境的企图。

  “沙”是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十分雄险。如果红军不能渡过金沙江,就会被国民党军逼入深山狭谷,进而全军覆没。蒋介石事先控制了金沙江渡口,将渡船劫掠至江北岸,以封锁江面。但红军还是找到7只渡船,借此顺利渡江。

  “大”指的是强渡大渡河。大渡河是红军面前最后一个天险,只要过了大渡河,就再没有凶险的天然屏障阻挡红军前进。因此,蒋介石在昆明亲自部署,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但在英勇的红军指战员的奋斗下,红军终于强渡大渡河。

  “泸”是飞夺泸定桥。泸定桥其实也是大渡河上的一座桥。但飞夺泸定桥与强渡大渡酒却两个不同的事件。1935年5月25日,红军在强渡大渡河后,需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但这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身后的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距离红军只有几个小时的距离,此时形势十分严竣。为确保在国民党追兵赶来前,几个小时内将红军全部运至对岸,红军必须夺取泸定桥。

  “夹”指的是翻越夹金山。渡过大渡河后,红军虽然暂时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但形势依然严峻,国民党军在红军北上的必经之地茂县,松潘等地布满重兵,等待着红军往口袋里钻。因此,红军领导经过研究决定,越过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夹金山,绕过敌人的口袋。

  “草”是大家都知道的过草地。翻越夹金山后,还有更艰险的情况等着红军,那就是过草地。在过草地的过程中,红军面临着行路难,饮食难,宿营难,御寒难。草地的潮湿和里面的沼泽,使红军走路不仅十分困难,且稍不小心便陷入沼泽。红军也很难找到干的地方可以躺下。草地里面没有人烟,红军得不到给养的补充,靠皮带、草鞋,还有野菜充饥。

  “吴”指的是吴起镇。红一方面军在经历爬雪山、过草地后,于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会宁”指会宁会师,这个词没有出现在“三字经”中的词汇,但确是必要补充。1936年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考点四 长征精神

  一、主要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其他精神

  1.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

  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腾飞顽强拼搏。

  2.航天精神

  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921工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3.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

  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

  4.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2013年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他强调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考点五 长征战役

  参加长征的红军共有四路,分别是:

  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这是长征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路;

  红25军;

  红四方面军;

  红2、红6军团(红二方面军)。

  长征期间,四路红军共进行各种战役战斗600余次,其中师以上规模120多次。这里,选取四路红军的几个典型战役战斗,从中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1.最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称其惨烈,是因为经过这场战役,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作战地区是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的湘江两岸。

  此役,蒋介石调动了其嫡系部队及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由于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的错误决策,把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使红军丢掉了机动灵活的法宝,虽然突破了湘江,但也遭遇了红军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

  湘江战役的惨重失利,促使更多的红军指战员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给党和红军带来的危害,为后来召开遵义会议奠定了重要基础。

  2.绝境求生——血战独树镇:这是红25军在长征初期生死攸关的一场恶仗。战斗发生于1934年11月26日,地点在河南方城县独树镇一带。

  这一仗,可以说把所有不利条件都凑齐了: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地形极为不利,天气极端恶劣,战前毫无准备,仓促迎战。

  有利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牺牲精神。从军长、政委到普通战士,广大指战员与敌人血拼肉搏,最终突破重围进入伏牛山区,继续踏上长征之路。

  3.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得意之笔”这四个字,是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1960年访问中国时,毛泽东说给他听的。四渡赤水之战,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后,他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初,作战区域主要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一带。在三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按照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赤水河两岸穿梭往来,纵横驰骋于40万敌军丛中,在运动中创造战机。红军历经大小40余次战斗,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也从根本上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4.“大渡桥横铁索寒”——强渡大渡河及飞夺泸定桥:1935年10月,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这一壮丽诗篇。诗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中后一句记述了中央红军长征中两场著名的战斗。

  强渡大渡河,发生在1935年5月24日、25日间。25日上午,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率“十七勇士”在枪林弹雨中,以一条木船强行从安顺场渡河,在国民党军视为天险的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夹河北上夺占泸定桥创造了有利条件。

  飞夺泸定桥,发生在1935年5月29日。战斗发起前,红军先头部队红4团两天半时间里,沿大渡河西岸崎岖的山路急行军320华里到达泸定桥。战斗中,22名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援13根悬空的铁索猛打猛冲,最终夺占铁索桥。随后,红军后续部队攻占泸定城,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举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

  5.走出草地第一战——包座战斗:这是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走出草地后,打响的第一个战斗。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8月分成左右两路军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草地北上。为打通进入甘南的门户,8月29日,右路军发起包座战斗。红军指战员克服人马劳顿、饥寒交迫的困难,采取“围点打援”战法,至8月31日胜利攻占包座,全歼守敌及敌援军大部,缴获大批装备和物资,使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得到了及时的补充。

  这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把红军逼回草地的企图,为实现中共中央的北上战略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

  6.“谁敢横刀立马”——吴起镇战斗:这是中央红军结束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后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战斗发生在1935年10月21日。为打退尾追红军陕甘支队的国民党军骑兵部队,毛泽东决定主动出击“砍掉这个尾巴”,彭德怀具体部署和指挥。红军在吴起镇依托有利地形,经过数小时激战,歼敌1个团,击溃另3个团,迫使国民党军停止了追击。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兴奋地提笔挥毫,写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名句。彭德怀则谦虚地将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

  7.“转出来的胜利”——乌蒙山回旋战:1936年10月,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毛泽东曾风趣地对红二方面军领导说:你们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

  乌蒙山回旋战发生在1936年二三月间,是红2、红6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进行的一系列机动作战。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红军克服天气恶劣、粮食缺乏的困难,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历经大小数十战,往来驰骋,转战上千里。

  这一战,与四渡赤水之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使红2、红6军团最终以较小的代价摆脱了国民党军的重兵包围,从绝境中求得了生存。

标签: 公务员    时政热点    
11
{literal} {/lit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