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真正的教育公平,我们在路上
一、热点概况
6月20日,华商报独家报道,西安市雁塔区“中铁尚都城幼儿园”看护点负责人“崔园长”在回应幼儿园收费为何不能降到普惠性幼儿园标准时表示:“我们学的是养天鹅的技术,我们不会去养猪。杜城村的村主任找我,要把村子里那些娃都送到这儿来,我不同意,因为这些孩子素质太低。我不是瞧不起城中村,比如说打工的子弟、卖菜的……我沟通不了!所以我说如果我降到1200,就会有批量的这样的子弟进来……卖菜的、卖鱼的。你会发现宝宝原来不会说陕西方言,然后接下来这块鱼龙混杂……”崔园长这席话一经媒体曝光,立刻令社交媒体炸开了窝。不过,当事人却早有预料,“我讲的是幼儿园教育界不敢讲又想讲的实话,如果媒体报道,会免费打广告成‘网红’,挺好。”面对如此突破底线的发言,实际情况却真的如这位崔园长所说的,尽管有很多人对她表示了谴责,但很多家长却在私下里非常认同她的说法。
据报道,这家幼儿园在园幼儿约300人,收费标准从1800元到1980元不等,在街道办的备案收费又是1680元。因为收费标准混乱,所以当一些家长向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督导组反映情况后,区教育局工作人员通知园方,按照相关规定,“看护点”每月只能按照1200元标准收取保育费,园方拒绝执行,这才有了上面崔园长说的这些话。
值得注意的是,该幼儿园不单单是教育理念和收费标准存在问题。据报道,该幼儿园隶属于陕西艾文靖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因无手续,实际上只是看护点,且由于没有相关手续,导致园内没有建设消防系统。而该园长崔某的回应更加“雷人”——“没有手续的看护点又不只我们一家”。这显然不是对孩子负责的态度。
6月23日,媒体确认,这名负责人已经被解聘。据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已联系部门,近期将对该看护点进行专项整治。
二、各方观点
光明网:教育是阶层晋升的核心通道,对底层群体来说,哪怕出身卑微,也希望子女能够鱼跃龙门。戴着有色眼镜为高收费辩护,将底层排除在优质教育资源大门之外,抹杀其晋升梦想,很难想象如此言论会出自一个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它说明作为从业者想到的只是圈钱,而非教化育人。
东方网: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全社会理应实打实做好,而不是只是从中念“生意经”。
中国青年报: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门槛,这位园长却在这个门槛就对学生作出了“天鹅”与“猪”的云泥之别。如此给农村娃定标贴,何谈人格?何谈教育公平?何谈教育情怀?
南方都市报:社会有分层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竞争,更不是歧视他人。21世纪人才教育的核心素养包括独立思考、沟通合作、批判性思维、自我控制和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目标是要求孩子排斥他人、鄙视弱者的。
三、深度分析
(一)此次事件反映出的问题:
1.相关部门监管失察。
2.学生家长话语权不足。
3.公立学校资源紧张,无法面向底层群众普惠式开放。
4.有些民办学校办学理念出现偏差,过度商业化,对学生生源功利化分类。
5.存在隐性政策、制度性区隔。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户籍壁垒的存在,农村娃往往无法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公立学校的学位。城乡二元分割造成的区隔还不止于此,另一个典型问题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由于财政压力问题,大城市为了避免教育资源紧张,往往会在供应时偏向户籍人口。这种户籍分割其实也是种需要改变“歧视”。
6.社会对教育存在误解,认为教育是竞争激烈的赛道,考试名列前茅就意味着成功。
(二)解决此类问题的举措:
1.要加强监管,做好扶持,明确补助标准。
2.推广和铺开普惠全民的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3.教育工作者应当恪守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的行为准则。
4.努力消除隐性的政策、制度性区隔。
5.政策制定者,公办和民办教育机构的从业者,都应该不断向公众普及“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育人,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个独立、正直、负责任的公民”的正确教育理念。
四、参考文章
“有教无类”不是口号
“我们学的是养天鹅的技术,我们不会去养猪。杜城村的村主任找我,要把村子里那些娃都送到这儿来,我不同意,因为这些孩子素质太低。”近日,西安一幼儿园园长在解释为什么不全面实施普惠收费时语出惊人,公然的社会歧视令舆论为之哗然。“有教无类”不应只是口号。
“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工作至关重要。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学主张,大意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这一主张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最基本的教育理念。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竟还有教育工作者搞社会歧视,违背“有教无类”的基本理念。可以明显看到,在西安这家幼儿园园长眼中,学生有三六九等之分,而且充满了对农村以及农村孩子的鄙夷。抱持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可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也不可能在立德树人上有所作为。恶之花只能开出恶之果,教育理念上错了,就是在根子上错了,必须将其清除出教师队伍。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教无类”的实现还存在很多问题。令人深思的是,该园长还声称:“我讲的是幼儿教育界不敢讲又想讲的实话,如果媒体报道,会免费打广告成为‘网红’,挺好。”果真是这样吗?目前来看,她至少说对了一半,舆论帮她成了“网红”,一个“根本不配为人师表”的“网红”。至于她讲的是不是幼儿教育界的实话,无法查证,但联系到此前一些学校引起争议的说法和做法,不免会发现确实有一些学校和老师与她的理念相同或相近。比如,此前某地中学校长微信聊天中,称学校“原本的固定生源大多来自‘一低二多三无’的‘低收入,多孩子,无房无固定职业无教育规划’的低层次家庭,严重缺乏前期基本行为和教养与基础积淀,存在严重行为与知识缺陷”等语句;还有某地小学招生面试,学校竟要看家长的学历证书,等等。虽然都没有西安这家幼儿园园长讲得赤裸裸,但也都曾引发指向教育功利化和社会歧视的质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入学关乎教育起点公平,虽说教育均衡短期内还难以完全实现,但是在生源问题上决不能自我设限,尤其不能歧视和排斥农村学生和低收入家庭学生。长期以来,教育部门都在积极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在招生录取方面也给予农村学生适当倾斜,但仍不排除一些学校尤其是好一点民办学校对学生生源进行功利化分类。“有教无类”不是口号,这样做已经突破了教育底线,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将办教育当作办企业,过度追名逐利,一味“择富”“择优”,早已忘记了教育的本质和责任。也许正是这一部分学校的存在,才让西安这家幼儿园园长觉得自己说出了教育界不敢讲又想讲的实话。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单位,不应该在教育理念上走偏,从而损害一部分人的受教育权,要把“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来源:南方日报,有修改)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