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招考资讯 >公务员|【历史上的今天】4月第二讲

公务员|【历史上的今天】4月第二讲

2019-07-31 11:18  |  华图在线  |  责编:徐珂 点击收藏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4月份《历史上的今天》第2讲来啦!2019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颁布《土地条例》80周年!土地改革经历多次,逐步走向完善,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相关的重要知识。

第二讲 2019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颁布《土地条例》80周年

  【热点链接】

  1939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

  《条例》规定,确定土地私有制,人民经分配所得之土地,即为其私人所有。土地改革前之旧有土地关系,一律作废。凡在土地改革后分得土地之民,须持有分地证或土地登记证。凡边区人民取得土地所有权者,有完全使用与支配其土地之权。凡过去宣布没收而未经分配之土地,作为公地,其支配权属于边区政府。公共水道、天然湖泽、交通道路、矿产地、盐地不为私人所有。有卖国行为者的土地即属公地。土地须申请登记。

  《条例》还规定,土地使用以土地私有制及尊重各种合法之契约合同为根据。有公共和军事需要时,政府得征收人民的土地,但须按实际情况,兑换其他土地,或予以地价。

  凡逃门闭户无人继承之土地,由乡政府土地委员会呈报县政府处理之。土地纠纷未解决之前,管理权属耕者所有,如强行收租或阻止耕种者,酌情惩处之。凡用欺骗威胁手段强占他人之土地者,一经查出,依法予以制裁。凡不依法登记土地或私自转移土地所有权,经人告发查明属实者,由政府处罚之。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18年12月29日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真题回顾】

  2018-新疆-14. 关于我国近现代历次土地改革和政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标志中国形成了一套正确的土地革命政策

  B.《井冈山土地法》首次以立法形式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C.《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政策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中国土地法大纲》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公开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日后的土地革命奠定了基础,但并不是标志着形成了一套正确的土地革命政策。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制定的第一部较为成熟的土地法。它的颁布和实施,改变了几千年来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土地关系,从法律上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首次以立法形式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它不仅指导了湘赣边界的土地革命斗争,而且为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C项:《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

  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于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同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共6章40条。明确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对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

  2015-河北-19.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

  第二步,由“合作化”可知“拢合在一起”指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合作化二十多年后的“都散伙了”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形式就是分田包产到户,家庭经营自负盈亏。《平凡的世界》所描写的景象就是从文革末期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的农村变迁,正好对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合作化。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①土地改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第二次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第三次是1950年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②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在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决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知识拓展】

  一、我国近现代历次土地改革和政策

  (一)井冈山土地法

  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湘赣边区苏区)进行革命斗争时,总结1927年冬到1928年冬土地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对推动井冈山土地革命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由于该法是在革命斗争开始不久制定的,规定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没收地主土地;没收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而不是归农民所有;一切土地禁止买卖,分配后除老幼疾病及服工役者外,均需强制劳动。这些规定不符合当时农民的思想和传统习惯,不利于发展革命力量。

  《井冈山土地法》解决了土地的没收与分配;山林的分配和竹木的经销;土地税的征收和使用等问题。但因受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这部土地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没收公共的土地和地主土地进行分配;二是土地所有权属政府而不是属农民自己,农民只有使用权;三是禁止土地买卖。

  《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制定的第一部较为成熟的土地法。它的颁布和实施,改变了几千年来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土地关系,从法律上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它不仅指导了湘赣边界的土地革命斗争,而且为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兴国土地法

  一九二九年四月,红四军到达兴国,在那里制定和颁发了《兴国土地法》。这个土地法是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井冈山土地法》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

  把《井冈山土地法》中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七月在上杭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总结了闽西土地斗争的经验,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其中规定,“没收一切收租的田地山林”,“随即分配于贫农”。“自耕农的田地不没收”。“富农田地自食以外的多余部分,在贫农群众要求没收时应该没收。”“田地以乡为单位,按原耕形势,抽多补少平均分配”。后来闽西又提出“抽肥补瘦”的办法。这些规定都是正确的。由于正确的政策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闽西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大好形势。在很短的时间中,在长汀、连城、上杭、龙岩、永定纵横三百多里的地区内,解决了五十多个区、五百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六十多万人得到土地。广大农民欢天喜地,积极从事生产,粮食产量增加,生活也得到改善。一九三〇年初,红四军由闽西到赣南。二月七日毛泽东在吉安陂头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批判了江西省委巡视员江汉波阻碍土地斗争的错误,决定一要“分”,二要“快”,端正了赣西南土地革命的方向。二七会议后,赣西南土地斗争蓬勃开展起来。

  (三)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

  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又颁布了补充条例。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挖掉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国土地法大纲》不但肯定和发展了1946年五四指示中提出的将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而且改正了其中对地主照顾过多的不彻底性,成为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公布与实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多年土地革命基本经验教训,是一个正确的土地纲领,它体现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对保证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四)五四指示

  《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著名的“五四指示”。

  “五四指示”发出后,各解放区根据指示精神,迅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47年2月,各解放区已经有2/3的地区,解决了土地问题,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和加强了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援。历史的发展证明,没有亿万获得了土地的农民的支援,解放战争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而制定的法规。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同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的法令。共6章40条。明确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历史意义:①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迅速恢复发展;⑤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我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劳比例分到农户经营),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集体作为发包方除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经营某些工副业外,主要是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第一,就全国来说,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第二,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改革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评工记分年终分配)对每个人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

  第三,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七)三权分置

  “三权分置”思想是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三权分置”下,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既存在整体效用,又有各自功能。从当前实际出发,实施“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经营权,核心要义就是明晰赋予经营权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权能。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12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这次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主要就是为了将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的制度法制化,以更有效地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更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设,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以下简称“三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三权分置”的重要意义,妥善处理“三权”的相互关系,正确运用“三权分置”理论指导改革实践,不断探索和丰富“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

  二、重要农业政策

  (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

  1.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1)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

  (2)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

  (3)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

  (4)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

  (5)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

  (6)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

  2.首次提出乡村经济要多元化发展

  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3.农业的生态功能也得到拓展

  (1)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

  (2)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

  (3)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

  (4)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4.鼓励工商资本下乡

  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

  5.同时强调保护好农民利益

  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

  6.还提出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7.对焦点的农地问题作出新改革举措

  (1)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2)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3)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8.而农民进城后,村里的房和地还能留

  (1)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2)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9.对基层干部腐败问题有严厉举措

  (1)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2)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10.提出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堡垒

  (1)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

  (2)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

  (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才明确提到,强调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具体将从四个方面体现优先:

  1.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

  2.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3.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4.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主要内容:

  1.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3.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

  4.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5.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6.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7.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8.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预测演练】

  【预测题 单选】下列有关我国土地改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颁布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土地法 ②五四指示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三权分置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②①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土地改革。

  第二步,①《井冈山土地法》颁布于1928年②五四指示颁布于1946年;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于1978年;④三权分置创立于2014年。

  因此,选择A选项。

  【预测题 单选】下列有关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四个优先”的说法错误的是:

  A.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

  B.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C.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全部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D.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C项应该为,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因此,选择C选项。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11
{literal} {/lit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