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常回家看看”入法
2014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常回家看看”入法
随着2014年国家公务员进入面试的名单陆续公布,面试已经迫在眉睫,而最难准备的社会热点新闻类成为了考生们普遍头疼的问题,该如何有效的备考此类面试题型,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特准备热点、模拟及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踏上胜利的彼岸。
热点概述
近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民政部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法制办。民政部副巡视员吴明透露,老年法此次修订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1
过年,对有些人意味着团聚和开心,对有些人则意味着艰难和苦涩。重庆人熊良山1989年来沪工作,至今22年,起初每年春节乘轮船回家过年。1998年轮船停开后,一直到2010年12年的时间内,熊良山夫妇仅在2002年想孩子想到寝食难安时回家了一趟,以至于2008年儿子来沪看望父母时,熊良山夫妇竟然认错了人。2
新华网杭州7月4日电(记者周竟)我国自古有百善孝为先传统,“常回家看看”无疑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方式。然而这个带有明显道德色彩的诉求因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引起社会广泛争论。
老年法欲将“常回家看看”入法引热议。为人父母者,有人赞好,也有人不以为然;年轻人则很多通过网络大吐苦水,常回家看看不是不想,关键是没假、没钱。有法律专家也认为,这种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3
相关评论
“常回家看看”条款入法,具有积极的法律宣示效力。法律具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五种功能作用,除了强制功能外,诸如“常回家看看”的宣示性条款,其它四种功能都具有。老年法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要求“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的法律规定,虽然没有多少可操作性和强制约束力,但仍然对老年人家庭成员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的法律宣示效力。具体来说:
(一)“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指引作用在于,指引老年人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的责任和义务是确定的,法律的这一规定是确定性的规范。如果“常回家看看”法律没有宣示,按照“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法理,老年人的家庭成员“精神慰藉”的责任和义务是不确定的,可以“常回家看看”也可以不。一旦进行法律宣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必须要“常回家看看”,否则就违法。
(二)“常回家看看”入法的评价作用在于,老年人是否得到“精神慰藉”有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评价准则。这一法律评价作用,更加具体化、法律化,老年人家庭成员不能做到“常回家看看”,老年人得不到“精神慰藉”,即为违法。
(三)“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教育作用在于,惩处与警示,教育示范。老年人家庭成员是否做到“常回家看看”,老年人是否得到“精神慰藉”,有法可依。司法实践中,对于明显违法的老年人家庭成员依法予以制裁,这不仅对受制裁人本人有教育作用,同时也同样对其他绝大多数人具有示范作用。
(四)“常回家看看”入法的预测作用在于,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如果老年人家庭成员不“常回家看看”,老年人得不到“精神慰藉”,其家庭成员不仅要受到道德谴责,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