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
2015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
国情社情作为这几年常识考试的热点,需要广大有志于公考的同学予以高度重视。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伴随着近几年东突势力的猖獗以及边疆的偶尔的不稳定,也成为近几年公考的热点中的热点。那本文对于考试中涉及的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予以梳理,以备考生所需。
一、我国民族概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综观中国的历史,虽然政权有分有合,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趋势。
(一)各民族的人口分布:汉族占91%,各少数民族占8.49%。各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00多万人。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民族压迫制度的废除,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医疗保健事业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国家对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上的要求也比汉族较宽松,因而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少数民族人口下降的趋势,出现了人口兴旺、民族繁荣的景象。
(三)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二、我国民族政策
(一)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不包括民族乡。在各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以及人民政府享有自治权。
(三)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的主任或副主任中至少应该有一人是本民族公民。
(四)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
(五)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三、我国宗教状况
(一)我国本土宗教:
道教—老子—《道德真经》。
(二)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穆罕默德—麦加—《古兰经》,产生于公元七世纪。
基督教—耶稣—耶路撒冷—《圣经》,产生于公元一世纪。
佛教—释迦摩尼—尼泊尔,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
(三)天主教是从基督教分离而出,东正教是从天主教中分离而出。即先有基督教,再分离出一部分为天主教,天主教再分离出一部分,是为东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