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考面试热点:公职人员为何屡进失信老赖“黑名单”
2017年国考面试名单已经出炉,准备面试的小伙伴一定要好好备考,走好最后一步。在国考面试中,面试题目一般都会跟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现象紧密相关。华图网校特为大家分享2017年国考面试热点:公职人员为何屡进失信老赖“黑名单”,希望可以帮助考生们顺利备考。
2017年国考面试热点:公职人员为何屡进失信老赖“黑名单”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陕西商洛市商州区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一份失信老赖“黑名单”,其中包括商州区安监局副局长吕某某、商州区运管所职工邢某等8名公职人员。这些公职人员涉案标的为400万元,最高达288.6万元。(人民网 11月21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京华时报刘雪松: 从司法实践来看,不履行法院判决确定的支付、赔偿等义务责任的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长期以来竟然是各地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这让人十分尴尬。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权大于法”的乱象遗留与意识残留,必须重处重惩,以儆效尤。正因此,关于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惩处力度的议题,被摆到了日前召开的中央深改组会议上,并且明确强调,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具有国际标准意义的情况应该是,公职人员被法院判决失信,不仅不能被提拔使用,还应剥夺公职资格。这是政府部门公信力止损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其他公职人员的强烈警示。党政机关失信也好,公职人员失信也罢,都是危害法治公正公平、社会稳定的最大隐患。不论是何种原因不理旧账、问责不力、乱做担保,现任的主要领导如果不主动履行责任,上级执纪和监管部门,就应该将他们的现任职务撤除,并且纳入仕途发展的“黑名单”。
@人民网蒋萌: 地方政府或官员个人欠债不还,在性质上有差异,在“执行难”中各有各的掣肘。某些地方的“地方债”问题突出,“没钱还”源于地方财政吃紧、形象工程耗费巨大。官员个人欠债不还,本来与官方行为是两回事儿,却由于某些官员用公权“混搭”私利,用权力关系网影响正常执法。比较而言,惩治官员个人赖账失信相对容易,但仍需权力监督到位,执法不徇私情,这也是整肃干部队伍乃至反腐的重要一环。更难啃的硬骨头是,地方行政部门乃至地方政府“没钱还”,这涉及一个单位或一级政府的偿债能力。如果地方经济不振、财政持续欠收,谁来为地方债买单?这也是高层严控地方债的原因。消化存量性地方债务需要时间。这之中,还要分清哪些是“刚需性”政府借债,哪些是“浪费工程”产生的欠款,根据具体情况,对主政官员与责任人进行处理。
@北京日报晁星: “新官不理旧账”,表面看是继任者担当精神不够,背后则是政府对人民的巨大失信。如此“官赖”行为禁而难绝,说到底是一些地方官员的权力观、政绩观出了问题。一方面,自己对地方发展没想法、没规划,却好大喜功搞些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最后“拍拍屁股走人”。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则在于继任者自恃“为公家办事”,不把法院判决当回事,留着上任的烂摊子,自己又支新摊子。很显然,现在这些“老皇历”都要改改了。
政治学理论中有一个着名的“塔西佗陷阱”,意思是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如今,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在呼唤改革实干家和促进派的同时,以“信”赢得民心更有助于让改革举措顺利落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务诚信关乎形象、关乎威信、关乎各项改革事业的成败,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人心战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上了失信黑名单就要承担法律后果。就目前来看,很有必要为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量身打造“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制度笼子,架起一道带电的“高压线”。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九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一些地方也已开始探索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的联动机制、长效机制,若有失信行为,在其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等方面将被“一票否决”。这对于遏制政府决策只拍脑袋不做论证,只拍胸脯不干实事,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诚信是必须要坚守的价值底线,个人如此,政府尤甚。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言出必行、一言九鼎,诚信之河才能是清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