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时政热点:气候变暖舒适度增加了吗
我国气候总体偏冷,平均舒适日27天
人体热感受按照ET的不同值,划分为由寒冷、冷、凉、舒适,至温暖、热、炎热等各个等级。中国地处中高纬度,同时存在青藏高原等较多高海拔地区,气候总体以偏冷为主,根据计算,就全国平均而言,每年的冷和寒冷日数有255天之多,而热和炎热日数仅有11天,舒适日数为27天。冷和寒冷日数,在人口分布比较密集的中国东部,以东北地区最多,可以达到200到300多天间(大约合7至10个月),华南最少,一般在100天以内(3个月)。
位于低纬度的华南也是炎热日数最多的地区,很多地方在90天(3个月)以上;此外由武汉向西南至长沙一带的洞庭湖平原、向东南至南昌一带的鄱阳湖平原,及四川盆地中部(重庆位于其边缘)等地,也有75天(2个半月)以上的高值中心。
全年的舒适日数在温暖的华南、四川盆地较多,在50至75天(1个半月到2个半月左右);最多的地区是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及其北部的普洱)及广西西部和云南、贵州交界地区,在90天以上(3个月),这些地区地处低纬,这样冬季的气温不会太低,而同时又有一定的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夏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华南,从而使得它们成为全年和夏季舒适日数最多的地方。
全球变暖我国气候舒适度小幅增加,北京平均舒适日55天
最近几十年,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气候舒适度是如何变化的?
该研究显示,随着全球变暖,有效温度升高,导致中国平均冷和寒冷日数以每十年3.5天的速度减少,同时热和炎热日数以每十年0.7天的速度增加,尤其是华南地区增幅最大。最近十年和上世纪60年代比,中国平均冷日减少了15天,热日增加了30%。
该研究指出,中国近几十年有效温度明显上升,可主要归因于气温的升高和风速的降低,两者在不同地区和季节的具体贡献值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大致分别在60%和40%左右。相对湿度则由于变化幅度较小,贡献不大。
就舒适区间而言,目前中国平均舒适日数变化趋势为增加,速度为每十年增加1.3天,但东部很多地方已出现减少趋势;特别是夏季,整个东部的舒适日数都在明显减少,数值最大可以达到每十年两天以上。中国平均舒适日由上世纪60年代的25天,增加到29天。但在人口密集的东部,由华北平原起至华南,夏季舒适日数则由上世纪60年代的26天减少为22天,同样人口密集的四川盆地也是减少地区之一,预计未来随着气候的进一步变暖,上述变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究其缘由,吴佳认为,东部及南方地区夏季本身ET较高,随着全球变暖加剧,这些地区ET也明显升高,原本的舒适日变成暖日和热日,从而导致舒适日减少。
具体我们所在的北京,由于地处北方,以人口密集的城区和近山区为例,平均每年的冷和寒冷日数、舒适日数及热和炎热日数依次递减,分别为205天(近7个月)、55天(近2个月)和8天(一周多),同样前者以每十年4.2天的速度减少,而后两者分别以每十年0.8天和1.3天的速度增加,即最近十年相对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冷和寒冷日数减少了18天(9%),舒适日数增加了近4天(7%),而热和炎热日数,则由上世纪六十年代的5天增加至现在的11天,有一倍多。各个季节中的舒适日数,也是夏季减少,春、秋季增加。但北京整个行政区范围内,远郊山区的情况则和平原有所不同,如夏季本身的舒适日数就较多,也处于一直增加之中。(赵晓妮)
延伸阅读
气候舒适度研究 国外很热门
需要指出的是,ET是众多描述热感受的生物气象学指数中计算相对简单的一个,此外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性显著,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对冷热的感受和忍耐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未来尚需本地化和考虑更多因素(如辐射等)指数的应用。
高学杰说,类似热舒适度等应用气象/气候学研究,在国际上一直有相当高的热度,并且目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得到更多重视。相对而言,国内近年的发展则存在一定不足,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研究亟待加强。
高学杰表示,现在公众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未来随着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变暖,中国各地区的寒冷、炎热和舒适日数等将如何变化。他们研究组目前正在使用通过大规模数值试验得到的一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的预估结果,致力于此项研究。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