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莫让高考网络谣言再蛊惑人心
@拂晓报慕青: 每年一到高考,关于高考的谣言就层出不穷。“刘明炜同学准考证丢失”可能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条。造谣者借助高考的聚焦效应,抓住人们对高考的高度关注和紧张情绪,利用人们的善心和好意,使谣言得已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制造大范围的紧张情绪。警方提示,谣言信息中出现的联系电话很可能是吸费电话或诈骗电话,请市民不要轻易拨打,以免被骗子诱惑,导致钱财蒙受损失。
类似“刘明炜同学准考证丢失”之类的虚假信息其实并非第一次出现,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在社会上流传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纯属无聊之人的恶趣味娱乐,调戏一下公众的神经;二是骗子瞅准时机,利用人们的心理进行的一次有预谋的诈骗;三是扰乱社会,制造不良情绪。高考谣言的“毒”,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但其后果轻则诱导网友复制转发,博人眼球,赢取点击率,重则混淆视听,收集个人信息,骗人钱财。
这样的高考谣言多年未能得到有效根治,凸显打击谣言、治理谣言之难,同时也暴露了某些程序上的短板和不足。因此,在高考这个关键节点上,教育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公布高考谣言和骗局,提醒学生和家长多一份警惕,凡事多与老师、学校及相关部门联系,少相信“小道消息”和旁门左道,更不要贪便宜、走捷径。
@东方网: 高考谣言和骗局的存在,有其社会背景和肥沃的土壤,根据已经发生的案例来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恶作剧者炮制“XX的准考证丢了”的谣言,戳中了准考证丢了该怎么处理的正确途径和选项,而骗子发送“发送虚假查分网址”,则凸显官方查分服务缺少,这实质上暴露了高考服务短板。
其二,个别网民炮制高考泄题的谣言,又是冲着高考作弊而来,反映了民众对高考公平的担忧;孩子编造“特长生加分优惠”骗局,又击中了特权不受约束,加分乱象丛生,误导有的人投机取巧、走“后门”。这警示要有效约束特权,堵死制度漏洞,杜绝权贵开“后门”,消除公众的公平焦虑。
其三,虚构“阅卷老师只顾赶进度,不管对错”的谣言和“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的骗局,则缘于高考阅卷缺透明度,容易引发民众的猜测,这一方面恰恰成了好事者制造谣言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骗子“施法”打了掩护,所以,高考阅卷和高考招生要在保障进度、保障不受干扰的同时,增加透明度,消除公众的担心。
防止被高考谣言和骗局击中,学生和家长也要多一份警惕,凡事多与老师、学校及相关部门联系,少相信“小道消息”和旁门左道,更不要贪便宜、走捷径。
@大河网江德斌: 事实上,考生准考证一般在高考前一周予以打印,再发放至各高中,为确保安全,一般由学校统一保管,在考试前再发放到考生手中,不可能出现“未考就丢”的情况。
而且,如果准考证确定遗失、无法找回,考生须尽快联系所在学校和所在区县招生部门申请补办,各处招生办公室都可“立补立办”,并不会延误考试。
由于高考期间的考试新闻具有聚焦效果,骗子捏造“高考准考证丢失”,利用公众对考生的密切关注,从而将谣言迅速扩散开来。警方提示,谣言信息中出现的联系电话可能是吸费电话或诈骗电话,网民不要轻易拨打,以免被骗子诱惑,导致钱财蒙受损失。
这些高考谣言和诈骗行为,不仅扰乱了高考秩序和社会治安,影响到考生和家长的心理情绪,还造成很多人上当损失钱财。因此,除了对高考谣言和诈骗予以公开澄清,做好宣传预防工作之外,还要加强法律打击力度,及时封停涉案电话号码、抓捕造谣者和诈骗分子,并依法予以严厉惩罚。
华图解析: 可以说,高考是学生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他们拼了12年,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却被有些人当成是诈骗、发泄不满情绪的窗口,为考生及家长的心里情绪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扰乱网络传播秩序,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
因此,要使学生、家长及民众不被高考谣言所蛊惑、不被高考骗局所伤害,防止高考谣言和骗局不能仅限于提醒,还有要更多作为。这就需要公安机关和互联网管理部门要驾驭舆情监督管控,坚定不移地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整治网络秩序,对网络谣言“零容忍”,违者必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追究网络造谣者的责任,净化网络环境。与此同时,网站应建立完善制裁造谣传谣机制、诚信建设机制等,让谣言“止于机制”。
网络安全与每个网民息息相关,没有人能置身网络安全之外,这就需要广大网名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加强自律,理性思考,把遏制网络谣言传播的理念植根于心中,拒绝当谣言的“助推手”,防止上当受骗,从根本上遏制网络谣言传播和生存的空间,莫让“刘明炜同学准考证丢失”之类的高考网络谣言再蛊惑人心,以保证网络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就是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们顺利备考面试,更多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尽在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大汇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