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时间
基本介绍
权威消息称: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到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这意味涉及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利益的事业单位改革,将全面开闸。
按照社会功能,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就是将承担行政职能的变为行政机构;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转为企业;保留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在这张时间表中,事业单位分类将成为第一个五年改革目标的一项硬性指标。
2011年的改革目标
启动工程系列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昨日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透露,2011年我国将全面完成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工作,同时在明年启动工程系列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尹蔚民表示,2011年我国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出台,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申诉、竞聘上岗等单项规定。同时,全国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2011年将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创新公开招聘方式方法,推进公开招聘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度。尹蔚民还表示,2011年我国将继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国家中长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出台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的意见,开展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1年国家级人选选拔工作。建立国家专家服务基地,开展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启动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开展国内技能竞赛活动,做好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工作。
再启薪改 将推向市场减少财政补贴
一度踯躅不前的涉及3000多万人利益的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再度提上日程。
目前,中编办、人保部等相关部委正在抓紧制定《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与这一文件一并制定的还有一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这两份文件将成为下一步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另据了解,一些部委已经按照国务院相关部署,对其下属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财务监管、划拨转让、人事编制等方面展开工作。这是在为上述两份文件出台后,全面展开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做准备。中国拥有事业单位大约126万多个,从业人员3000多万,70%以上为技术人员。这些事业单位大体可以分为"参公(即参照公务员)"、"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知情人士透露说,在推进工资改革过程中,"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支持将会逐步减少,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会被最终推向市场,不过在此之前,仍将获得一定的"过渡期"。而"参公"和"全额拨款"类的事业单位,短期内相对较为"保险"。此外,一些事业单位还将被重组或剥离。
专家分析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改革的主要思路是“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其中“管办分离”是改革的主体。
辛鸣:首先,本来是行政管理的职能,现在以事业单位的面目出现。既然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就应该政事分开,让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构。
第二种情况是社会上肯定会有一些市场解决不了、也不愿意解决的事情,也就是公益事业,这是事业单位必须承担的责任。政府就要把这些事情和把干这些事情的人养起来,管办分开,但回归正业。这是未来事业单位改革的主体,就是要让事业单位名副其实的成为事业单位。
第三种情况,本来是市场可以做的事情,却挂了事业单位的名义,就应彻底走向市场。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相关的人事聘用、机构编制、管理体制、绩效工资、养老保险等改革和试点等方面,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改革阻力巨大。辛鸣表示,事业单位改革,可以汲取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
辛鸣:中央政府下决心了,这表明什么?改革的态度一定要坚决,日程表一定要落实。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回过头来看一看十余年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被证明可行的做法,完全可以成为今后事业单位改革中可以参照和借鉴的做法。
随着全面聘用制的推行和绩效工资制的实施,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下一步改革从将从哪突破?长期从事事业单位改革研究的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福利研究室主任何凤秋表示: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
何凤秋:事业单位改革有几个事情要做,比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各地基本已进行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要做的是什么?扩大聘用制度,还有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改革。从各地实行的情况看,义务教育基本绩效工资已全部实施,公共卫生部门绩效工资已全面展开。现在,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正在各省逐步、稳步推进。再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各地都在试点。所有事业单位改革今后的方向是这些方面的改革都要逐步完善,一步一步往深入推进。
“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中央明确提出这样16个字,为2020年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描绘了一张蓝图。美好蓝图中,到底谁能获益?
何凤秋表示:目前,通过绩效工资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的老师、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生的待遇已经明显提高。
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改革会降低事业单位养老水平的担心。何凤秋表示,改革后的养老水平变化不会太大。事业单位可以学习企业的职业年薪制度,减少退休后的待遇落差。
何凤秋:下一步,绩效工资会往什么方向走,很多义务教育学校平均大概涨了200元钱左右。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也已兑现。除了这两大块,其他事业单位,比如医院、高校,有些省已开始往前在推进。下一步改革是实行养老保险,不可能一下让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下降很多,可能参照企业,企业有职业年金。针对事业单位各个行业不同的特点,是不是可以考虑设立职业年金。这样,总体来看,职工退休以后待遇不会降低很多或不会降低。
令人关注的是,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在这次改革中被特别强调。何凤秋表示,具有公益属性事业单位将因此受益,获得更多的财政保障。
何凤秋:这次改革对公益属性强调的更多,从这个角度来讲,下一步如果分类清晰,那么,公益属性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可能要更好一些,这对事业单位,尤其是对公益类事业单位来讲,应该是好事。
分类改革时间表确定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到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这意味涉及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利益的事业单位改革,将全面开闸。
地方改革
浙江事业单位改革打算在2至3年内基本完成。把事业单位的政事关系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改革作为重点,尤其是产权改革。
浙江即将全面启动省本级事业单位改革。5月21日,浙江省人事厅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了这条消息。这意味着,该省3万多家事业单位将被全面推到改革的风口浪尖。
绍兴“分类改革”
浙江是全国最早发起事业单位改革的省份。而绍兴则是浙江强力推行这项改革的两个试点县市之一。另外一个试点市是湖州。但比较起来,绍兴的事业单位改革更为成功和彻底。
从今年开始,绍兴“第二轮”事业单位改制已经启动。
“事业单位类型繁多,性质各异,采取一种改革模式很难符合实际。”参与了绍兴市多家事业单位改革的绍兴市体改办产业体制处处长王辉说:“对不同的事业单位,要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不能搞一刀切。”这就是发轫于绍兴的“分类改革”。
1999年,绍兴有选择地圈定了包括“绍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内的几家市本级事业单位作为改制试点。
“改制是脱胎换骨的一场自身革命,可以说是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大分化和大重组。”浙江华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称“华汇公司”)董事长袁建华表示。
华汇公司就是绍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改制后的“变身”。袁建华在绍兴市事业单位改制前是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十三家参股、控股企业。
王辉表示,华汇公司的改制结果说明,只要改制方案设置合理,事业单位改革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2001年2月7日,绍兴市下发了《关于深化市直事业单位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按照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对该市的事业单位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一是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要全部转为企业,使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最大化地从这些事业单位退出,使职工的劳动关系得到最大限度的置换。其他事业单位附属的生产经营等“三产”单位,要彻底剥离,并进行改制。
二是社会中介型事业单位,在人、财、物等方面要与政府主管部门彻底挂钩,实现政事分开,并按照《公司法》规定,采取发起人制度,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独立的社会法人主体,国有资产要从这些单位退出。
三是技术服务型事业单位,要放开搞活,加快社会化和企业化运作进程,推进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变,并大胆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走集团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四是行政执法型事业单位,如各执法大队,要进行全面梳理,对应当由行政机关行使的权力要坚决收回,对企业职能要进行分离。在单位数量和规模上要严格控制,该撤并的坚决撤并。同时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加强对经费收支的监督检查,防止把法律和政府赋予的执法行为变成为本部门谋私利、搞福利的权力。
五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改革。这类改革最为棘手。但绍兴仍然迈开了大步。2002年4月7日,绍兴市第五人民医院被绍兴民营企业绍兴咸亨集团以3320万元成功公开拍走,而拍卖前,该医院评估后的净资产为2100万元。绍兴市第五人民医院成为全国第一家产权公开拍卖的公立医院。
王辉介绍,尽管最近两年绍兴并没有再出台针对事业单位改制的指导性文件,但“由于从改制之初考虑得就比较周全,现在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今年重点改制省本级单位
浙江省人事厅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浙江全省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种类繁多、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群体。
“机构臃肿到了不改不可的地步。”浙江省人事厅官员慨叹。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70%都由国家财政拨款养活,这既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又阻碍了一些实际上已具备企业性质的单位的发展。”省人事厅政策法规处的负责人说。
2001年,浙江省下发《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事业单位改革正式启动。当时在全国尚属第一位。
对于这些事业单位,浙江仍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是在总结“绍兴经验”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分为四大类:监督管理类(如部门执法大队)、社会公益类、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
浙江省还陆续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文件,为事业单位改革“保驾护航”。2003年9月1日,浙江省出台《关于省属事业单位改制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针对改制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如改制资产的范围和处置、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劳动关系的转换等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但省本级事业单位改革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上述人事厅的官员说,“主要是这类单位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特别多。”“但今年这些单位将被列入重点改制范围。”
这决定了今年的改革重点:执法监督管理类和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配套政策法规年内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