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日报》12月19日报道,随着公务员队伍考核、管理机制的健全完善,“铁饭碗”如今也变得沉甸甸。5年来,江苏全省共有2000多名公务员受到处分,200多名公务员被辞退。
以往听到的公务员被辞退往往是因为受贿犯罪、犯重大错误等原因,而因个人考核不佳被辞退到实在是一件新鲜之事。其实,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有明文规定的退出机制的,按照中组部、人社部出台的《公务员辞退规定(试行)》,公务员考核标准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4等。如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可以予以辞退。虽然这是中央的对全体公务员个体的一道强有力的“紧箍咒”,但在不少地方却并没有将这一要求真正地予以落实,因个人绩效评定不称职被辞退的公务员可谓寥寥无几,鲜有耳闻,导致公务员依然是雷打不动、枪打不穿的“铁饭碗”职业,甚至可以说是“黄金饭碗”职业。
公务员的“铁饭碗”对个人而言可谓是物质、精神的保障,但从历史来看,一旦政府部门整体成为一汪不流动的死水潭,成为一个装载铁饭碗的铁柜子,则对一个组织整体和对人民群众都非善事。因此,切实、依法落实公务员的退出机制是当下公务员制度管理、优化健全工作中当务之急的一件实事。
首先,打破公务员“铁饭碗”制度,可以给火热的公考降一降温,让公考回归本质,成为真正想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的选拔阵地。近十年多来,公务员越来越成为人们最向往的职业,公考成为与高考相提并论并在实际意义上更大于高考的“第一国考”。究其原因,不是因为这些报考人想致力于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和奉献,而只是因为公务员这一职位相较其他行业而言有更稳定的职位,一旦踏入体制圈子,如果不犯什么大错误是绝对不会被辞退的。
但政府部门不是养老院,不是休闲场所,不是泡一壶茶、看一张报纸过一天,公务员岗位绝对不能成为稳定的代名词。因此,落实公务员的退出机制,可以降低公务员职业的过度稳定性,从源头让那些只是为了稳定而报考的人敬而远之,真正地让那些有志于为人民服务的人有更大的机会加入到体制中来。
其次,打破公务员“铁饭碗”制度有助于形成竞争氛围,增强体制的活力。一个没有竞争氛围、没有淘汰机制的组织必然将走向平庸化,导致官僚主义盛行,懒政思维笼罩,久而久之将会积重难返。这就好像足球联赛,如果没有降级制度,那一大批的中下游球队还有谁会有动力去认真地踢出精彩的比赛,还有谁会有兴趣去观看这些比赛?
缺乏竞争制度的体制不仅仅是组织内部问题,更是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巨大损失。须知,公务员的编制都是有限的。如果一些岗位长期被不称职者“霸占”,导致有能力、有志向者很难进入,说得难听点,就是站着茅坑不拉屎了。而打破“铁饭碗”制度,一来可以增加现有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公务员制度必须让人人心中都有危机感存在,让人人意识到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不会被淘汰,才能继续在位;二来可以让那些确实不称职、已不适应工作需要的人被制度正常地淘汰;三来可以有序地完成体制内的新城代谢,换上更适合的人上岗。
最后,打破“铁饭碗”的举动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负责。公共行政虽然是国家行为、组织行为,但其行为的效果到底运行的如何归根结底还是要取决于广大公务员的个人素质和个人责任心。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的落实过程过于温和,即便对工作能力不强的人往往也只是板子高高抬起、轻轻落下,不会轻易辞退。如果不真正地落实退出机制,那不少公务员在工作时就不会真心真意地为人民群众去考虑问题,而是会得过且过,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好先生,情愿让民众受损,给民众增添麻烦,而不愿意得罪同僚。
而以绩效考核为准则,打破“铁饭碗”制度,能够从技术角度让公务员群体切实围绕着自己的岗位职责、从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的角度来尽心做好每一项工作,让公务员不敢有任何的懒惰之心、官僚主义思想。不然,砸掉的就是自己的饭碗。
政府部门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不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而是以人为本,以群众利益为重,鞭策自己、激励自己的做法,最终收益的不仅仅是人民群众,也是全体公务员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