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官员称,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阻力较大,估计近几年内很难得到有效推动,涉及到3000万人的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也很难推行下去。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行的五省市事业单位养老金试点改革已经无果而终。(《国家财政周刊》11月10日)
现行的养老金制度需要变革,尤其公务员养老需要变革,似乎已达成社会共识,除既得利益集团外,几乎没有人反对。但从现实来讲,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由于利益博弈机制处理上,缺乏智慧和思路,造成了事业单位养老制度试点改革,以失败告终。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实际上都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博弈不该出现政策颁布实施后,而应移到公共政策制定前。惟有建立起充分参与、公开博弈的前置机制,利益的调整和分配才能有效平衡。
事业养老金改革,却没遵循这个原则和底线。事实上,对事业单位人员来讲,追求的底线是退休金不能“越改越少”;而对政府来讲,追求的是社会保障事业的稳步推行。值得关注的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非第一次“推行难”,早在1992年,原人事部就曾下发《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云南、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山西等省开始局部试点。与此次出台的政策相似,博弈也是出现在政策实施后,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长期以来,我国在出台各项公共政策时,都不同程度地缺乏一种利益博弈的前移机制,从而导致政策实施后,各方利益主体出现了讨价还价、加以抵制、推诿扯皮等现象,以至于不少政策陷入“推进难”,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像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住房改革以及个税改革等,都有类似的情形出现。以医疗改革为例,由于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博弈,就急吼吼地出台政策,结果造成医疗改革“不成功”,不得不另起炉灶,实施第二次医改,公众颇有怨言。
改革需要勇气和胆识,但也不能像小孩子过家家那样,随意性太强。应敞开胸怀,让大家畅所欲言,让各种利益充分博弈,尽量做到公平正义,不能匆匆出台一个改革方案,来试探公众的承受底线,倘若公众强烈反对,就收回政策,这不仅会损害国家的公信力,也会影响各项改革的推进。
博弈前移,就是要以各利益方可能出现的抵制或消解政策的行为为出发点,进而制订出符合多方利益主体的政策。用博弈前移的公共政策修订理念,来权衡公务员养老制度,尽管目前出现改革阻力难以出台,这恐怕要比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因博弈出台后难以执行,要强得多。否则,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也将重蹈事业养老制度变革覆辙,推行不下去,最后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