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通用 > 面试辅导 >
国考必备:公务员面试1000题详解(37)(2)
2011-12-26 11:11  华图网校 点击: 载入中...

  6、竞争求生存,创新求发展。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1、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现代社会要想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备参与竞争的素质和勇气。2、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要发展就不能墨守成规,不断创造,不断探索新的途径。3、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我们必须加速发展,而要发展又必然要创新,同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不断适应变换的环境,从而提高竞争能力。4所以,我们要秉承创新的精神,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

  7、2004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重大火灾,造成多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吉林省省长通过媒体向群众道歉,表示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请你就这件事,谈谈你的看法。

  答:对此,我谈三点看法:1、这首先体现了国内民主政治的氛围正在形成,只有在民主政治下,当权者才能在对上负责的同时自觉地做到对下负责;2、这还体现了我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已经初步树立。政府首先是人民的政府,只有时刻代表和服务于人民,它才是一个形式上和道义上都合法的政府,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它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一切人民,为了人民一切”。所以,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作为政府主要官员,理应承担责任。3、这也反映了我国的领导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还不健全和完善,目前发生这类事件,还停留在领导者个人的觉悟和表态上,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可以依据操和的法律法律法规。

  8、为了经济的高速平稳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措施,包括加大投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等。另一方面,不久前胡锦涛同志又向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坚持“两个务必”的号召。请问,对于广大干部来说,刺激消费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者之间有无矛盾?为什么?

  答:1、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和我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发扬。2、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如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3、讲求艰苦奋斗,不是不要消费。但不能浪费。4、合理的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目前,国内需求不足,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内需。4、艰苦奋斗,从根本上说,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得到更多的实惠。5、作为公务员,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要身体力行地艰苦奋斗。

  9、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实际以“过节、庆典、招商”的名义,花高价请来歌星、影星到场献艺票价高卖不出去,就进行摊派。老百姓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政府搭台,明星唱戏,领导露脸,百姓买单”。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答:对于这种现象,我谈四点的看法:1、这种现象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政府的职能定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以服务为本职,从而导致插手市场、插手经济,不依法行政的特有现象;2、地方政府的主观目的是好的,是想通过明星造势来吸引人气,从而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想牺牲老百姓的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利益,但由于不顾实际,所以可能人走荼凉,赔了夫人又折兵;3、不管是为了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也好,是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也好,一切应该让市场说了算,一个成熟的政府应该自觉自愿地承担起守夜人的角色而不是掌管一切的上帝,应该默默无闻地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环境,扫除一切障碍而不是直接插手甚至赤膊上阵;4、我相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角色的转换,这种现象会成为历史。

  10、据报道,北京市检察机关首次对网上举报人进行奖励,最高奖励金额为3万元。请就这件事谈谈你的看法?  答:对于这种现象,我谈三点看法:1、对网上举报进行奖励,这是检察机关为适应社会发展、面对违法犯罪日益智能化、隐蔽化,从而采取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战略部署;2、这同时也是检察机关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正视网络信息、重视网络舆情,与时俱进,主动拓宽信息渠道、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威慑和深挖违法犯罪分子,有利于知情人更安全、更放心、更畅通地依法行使自己的检举揭发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3、我个人认为,对举报人进行奖励,不应设定最高金额,应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价值大小,案件本身的影响办规模设定相应比例的奖励金额,而不应事前人为封顶。设定奖励最高金额将不利于大案要案的查处,因为案件越在,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价值越高,则其付出的劳动和产生的成本也就越大,所承受的风险也越高。综上所述,对网上举报人进行奖励是应该的,但不应规定最高奖励金额。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一周资讯排行
本月资讯排行

更多>>名师讲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